终于终于,关于大古坪的旅程记录都整理得相差不多了,这次,黄小黄要带你走近的,是大古坪村所在的一个深山小镇——岳坝镇。
如果说大古坪村是离佛坪县城最远的村,那么岳坝镇就称得上是离县城最远的乡镇了,其镇政府驻地位于岳坝村,这里是金水河上游支流岳坝河流域的一处“坝子”——也即群山之间一处稍微平坦些的地方。
这里距离佛坪县城65公里,每天有一趟公交往返于乡镇和县城之间,我就是乘着公交车,从县城一路翻山越岭,花了差不多两小时来到这里的。
据说岳坝占地约500亩,这个数据可能把坡上的梯田也算上了,实地看,它其实很狭窄,站在高处俯瞰,只见岳坝河从北边的山谷里流出来,到南边拐一个弯流走,中间的弧形地带就是岳坝镇中心了。
我拍照片的方位是岳坝河西岸,脚下是层层梯田,镇政府和街道在岳坝河东岸,那里地势更加平坦开阔。
就是这样一个大山深处无人知道的偏远小镇,镇上竟然藏着4座清代老宅,里面统统无人居住,建造它们的人的背景、主人们的去向,直到今天依然是谜。
这些老宅,当地人称之为“花房子”,而官方则把它们起名为“何氏民居”或“岳坝何氏古建筑群”。
是的,它们都曾属于同一家族——何氏。
何氏民居的4座宅院分别为“正院”、“辅(夫)院”、“书院”和“桂院”,并不在一处。
以岳坝河为界,“正院”在岳坝河东岸,也就是我上面拍的镇街道,在今天的岳坝镇政府后面,和政府大院的后墙只隔一条马路。这是4座宅院中最精美气派的一座,俗称的“花房子”指的就是它!
正院
“辅(夫)院”和正院只隔几百米,在正院的南边,是一座看起来外表很普通的土瓦房。
辅院
“书院”和“桂院”在岳坝河的西岸,和“正院”、“辅(夫)院”隔河相望。其中,“书院”在梯田之上,也就是我俯拍岳坝镇全景的站的地方,是一座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
右边淡黄墙老房为书院
书院近拍
“桂院”在离“书院”约一里路的一条山沟里,是遭受毁坏最严重的一处院落,只剩下一小片濒临倒塌的建筑,其余的都变成了翻新的民房。
桂院
到底是谁建起了这些房子,而今为什么又不见主人呢?
因为老房子荒废时间太久了,连当地人都摸不清它的来龙去脉,很长一段时间,当地人都以为这是清代时从湖南来的一家人盖的,后来,经过文物部门的调查,才弄清楚,原来这些宅院是清嘉庆年间由一户徽州移民所建。
老宅前面的省文保碑介绍,清乾隆三十年(1765),何氏先祖从安徽安庆府陆安洲霍山县迁入岳坝,当时岳坝还不叫“岳坝”,叫“乌药坝”,因盛产乌药而得名。
网上资料说,和何家老爷子一起来的是他三个未成年的儿子:何显道、何显德和何显铭,父子四人风尘仆仆、千里迢迢,一路乞讨来到这深山老林里,开始还寄人篱下,给人家做活为生。然而,没过多久,这家人突然阔绰起来,陆续建起了4座大宅,岳坝的500亩田地也都渐渐归了何家。
这家人的财富来源很离奇,据说,何老爷子跟村人解释是做了一个梦,根据梦中仙人指点在一棵大梨树下挖出了三罐银子,托老天爷的福,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富起来了。
富起来之后,何家大兴土木,从老家徽州请来能工巧匠,先是盖起了正院,三进三出的高墙大院,一色的青砖黑瓦,别说在几百年前,即使现在看来也是非常阔绰的。
不久,何家又在不远处盖了土坯墙的辅(夫)院,用来加工粮食及供管家、下人等居住。
随着何家三个儿子长大成家,又在岳坝河对岸相继建起了书院和桂院。书院由二儿子何显德居住,并在院里建起了私塾,供何家子弟和周边孩子读书。桂院则由三儿子何显铭居住。
何家由此富甲一方。据说到何老爷子的孙辈时,这个家族到了鼎盛时期,人丁兴旺,财源茂盛,还有人官居五品,可能是捐钱得的一个虚衔。
然而,很快,何家就败落下来了,有人说是人丁不发,后代多是痴呆,有人说是因为抽大烟、赌博等,总之,到了解放后的60年代,何家只剩下一个痴呆儿,随着这个痴呆儿离世,何家人从这里销声匿迹了。从迁过来,到消失,这个家族在这里一共延续了近200年。
而今,只剩下空落落的4座宅院,见证着这个谜一般兴起和衰落的神秘家族,如果你也感兴趣,可以来佛坪岳坝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