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文坛 | 孙伟峰:行吟渭南
2021-12-13 22:23·
崭新的子弹头高铁在关中平原腹地疾驰,午后的太阳高悬在空中,将微有些炙热的阳光透过擦拭得铮亮的玻璃照进椅子靠背上,也照着惬意地半躺在椅上的我的脸庞上,我脑子里一片空白,有的只是沉醉。在每一个暂停只有两分钟的站台上,在车门开启的一刹那,混合着草香、果香以及泥土的芳香,顺着鱼贯而入的人群飘进车里,与红枣、石榴、苹果等果实所释放的气味混在一起,让美食灌进我的肺里,满满的舒畅。是的,这是深秋,这是横亘在中国南北分界线的秦岭山脉北麓下阳光明媚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的深秋,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季节。
透过车窗,一望无垠的土地上尽是收获的景象,包谷的长叶子逐渐枯黄,腹部露出金黄色果实的微笑,成群的鸟儿在空中盘旋追逐,偶尔落在细如发丝的电线上,电线的下面,是袅袅升起炊烟的田舍,一排排还有些绿色的树木随着飞驰的列车向车窗后退去,几辆冒着青烟的拖拉机在狭窄的水泥路面上缓缓行驶,车厢里是收获的大豆、包谷、红薯等。真想让疾驰的高铁停下来,打开车门飞奔出去,在平坦的土地里狂奔到累倒,然后,肆意地仰卧在地上,晒着温暖的阳光,睡一个宛如童话般的下午觉。
是的,已经二十多年了,无论是乘坐高铁、普通列车或是汽车,只要是在这个季节行驶在这片被周风秦雨汉雪唐霜沁润过的渭北平原上,看见如此壮阔雄美的景象,那些优美的诗句一定会似泉涌而出,心胸就会立刻开阔起来,那些平日里郁闷在心中的琐碎便会四散而去。
二十年,放在历史的格局中,不过是短短的一瞬间。而这片土地已被行吟了数千年。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吟咏着千年的诗句,在深秋弥漫着雾气的黄河古渡旁边,仿佛看见一个老头骑着青牛慢悠悠地走过“车不容方轨,马不得并骑”的函谷关,在关中平原的东大门之下,一声叹息之后,四个多月的辛劳,一部《道德经》飘然而至。然后,又骑着青牛,到了关中腹地的楼观台讲经说法,开启民智,教化民众,滋养了数千年。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遍阅着千年的典籍,仿佛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衣衫褴褛,忍受着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创伤,秉笔直书。一部《史记》翩然而至,忠实地记录了先秦和汉数千年的历史,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站在猎猎秋风的塬上,看着天空中翻卷的乌云,满目被风吹斜的枯黄野草,仿佛看见千年以前的那位青年学子,望着脚下这片被秦风汉雨滋养的黄土塬,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立誓要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重振大唐雄风。
……
岁月在静静地流转,亘古不变。千年以来,有太多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平民百姓在这片富饶肥沃的土地上轮番上演着似曾相识的悲喜剧,快意恩仇,金戈铁马,才子佳人,柴米油盐。只有这片土地在默默注视着谁家屋内婴儿的啼哭,哪家田里刚冒出来湿漉漉的坟头。
高铁还在飞驰,一阵阵悦耳的女声将我的思绪从千年以前拉回到了现实,渭南站已经到了,顺利地下车、出站。看着极具现代气魄的高铁车站和宽广的站前广场,看着车站里川流不息井然有序的人群,再抬头看看湛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历史与现实在内心深处交织穿梭,恍惚间有些茫然。
走在平展的站前广场,脚下皮鞋发出的响声,千年以来的沧桑变化让人不禁感慨世事的沧海桑田。秦岭高耸,洁白云朵,高楼林立,信鸽在空中自由飞翔,渭北平原这片古老的土地如今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风采。
来源:渭南日报·黄河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