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走进流坑村,千年古樟林绿意盎然,干净整洁的古巷焕发新韵,一带龙湖碧水环抱古村……一幅美丽宜居的乡村新画卷跃然眼前。
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通过党建引领高标准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并规划新建旅游新村安置点,让村庄“颜值”再升级,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全省“绿色社区 美丽家园”示范社区以及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促乡村“善治”的新路子。
“治散”,党建聚力
“2019年以前,流坑村是有名的软弱涣散村,人口多、矛盾纠纷多,乱搭乱建村容村貌差。”乐安县牛田镇人武部长、流坑村主包干部谢兴乾向记者介绍。
痛定思痛。治软弱涣散,首先要先抓好村党支部建设。流坑村两委积极落实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将全村30个村小组划分为8个片区,建立“党群通”微信群,联系全村1339户6377人。通过深入开展党员中心户和党员示范户设岗定责、党员星级评定、“最美党员”评选等活动,定期发布“红黑榜”。同时,将便民服务中心、居家养老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进行统一布局,实行党员干部“坐班制”,推进党员干部作风改变。
去年7月,流坑村建设龙巷旅游公厕,公厕排污管道要从董文魁、董健、董志刚等4户家庭门前经过。“因农村风俗,其他几户家庭一直不同意排污管道经过家门口。最后,是党员董文魁让施工队先从他家门口开挖、埋管,并做通了其余3户的工作。”流坑村党支部书记董朝真说,党建聚力让干部做表率、勇担当。
“治乱”,规划有力
“位于龙湖边上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牛栏咖啡吧’,它是由18间牛栏改造而成的。”董朝真介绍。流坑村因地制宜,盘活资源,把龙湖周边的危旧房、猪牛栏、杂间等改造成茶楼、状元书吧和非遗一条街等,是科学规划村庄布局的一大亮点。现在,流坑村在村外重新规划建设了3个牛栏安置点,供村民养牛使用。
流坑村常住人口有3000余人。为解决该村无地建房、违章建房等问题,乐安县统一规划了蛤蟆脑、龙岗西和流坑新村3个新村建设点。规划建设时,村两委多次召开党员群众大会,让村民积极建言献策。目前,该县已安置搬迁619户3905人,并建设农贸市场、卫生室、小学等配套设施……
“以前,祖孙三代挤一房,现在一代住一栋房,新村条件这么好,我们当然愿意搬。”流坑村村民董友根高兴地说。
同时,流坑村将改善村内人居环境和景区创建工作相结合,把流坑古村分为4大片区14个点,实行“巷长制”,每条巷都有专人负责。此外,争取项目资金,全面推进流坑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对村内3.16平方公里区域住户家庭进行改水、改厕、改沟、改入户路等。据了解,流坑村龙湖西岸污水管网、弱电管网等进行“三线入地”项目投资达1990多万元。
“治水”,加强管护
几百年前,流坑古人挖龙湖,科学规划设计村庄的排水排污系统,把村中雨水、生活用水排到龙湖,使整个村庄防积水、防淤塞,村民受益至今。“龙湖水绿,村庄美丽,治理好龙湖,村民出行和居住环境就能得到极大改善。”流坑村党员董福华说道。
加强龙湖管护,提升人居环境。2017年,乐安县投资489万元启动流坑古村生活污水治理及龙湖水生态修复工程,采取“水生植物”生态构建工艺,在湖内构建水下沉水植物群落,逐步恢复水下生态系统。同时,每年投入72万元聘请第三方保洁服务,加强对流坑村人居环境和龙湖水质的日常管护。目前,流坑古村和新村所有的生活污水全部引入管网,并在两地各建了一座日处理污水10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
“如今,道路宽阔了,路灯明亮了,龙湖水也更绿了……晚上出来散步、跳广场舞的人更多了,咱也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村民董绍华高兴地说。(邱志超 记者 邹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