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站在大余县南安镇新华村的一处山坡上远眺,只见山上林木葱茏,树叶随风沙沙作响。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座山体裸露、沟壑纵横的废弃稀土矿山。
过去,大余县以盛产钨矿而被誉为“世界钨都”。但是,矿藏资源有限,资源型城市必然要面临资源的衰退、枯竭。
今年60多岁的谭祖金是新华村坳头组村民。他介绍,因为多年粗放开采,原本林木参天的山峦曾一度变为寸草不生的裸露山包,每逢暴雨或持续强降雨,地表的土壤遭到冲刷,水土流失严重且易发生山体滑坡。
2017年,赣州市被列入全国首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之一,获得中央基础奖补资金,新华村的治理也迎来了转机。当年,大余县投入约5000万元,对滴水龙废弃稀土矿山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示范。
沿着山路前行,山间的红枫与竹柏迎风而立,沿途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标识格外醒目。“你看,矿山外围这一块地方属于梅关景区,我们过去是生活在矿区,现在生活在景区了。”谭祖金说。
“花开的时候,你就来看我,等你来摘最美的那一朵……”粉红色的杜鹃花丛中,一群年轻美丽的小姐姐正在拍摄抖音短视频。优美的风景里回荡着欢快的笑声,而她们的拍摄地正是大余县西华山国家矿山公园。西华山国家矿山公园项目坐落于素有“世界钨都”之称的西华山,是大余县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创建大上崇幸福产业示范区的重点项目之一。
“项目占地约699亩,总投资约15亿元,以矿业遗迹保护、废弃矿山治理、生态环境恢复、转型旅游开发的模式建设,主要实施内容为地质遗迹科普区、矿洞采矿体验区、矿业古村遗迹、游客综合服务区、世界钨都博物馆、矿区生态植被林。”大余县城投公司总经理郭军生说。目前,博物馆、景观雕塑、游客中心等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工,室内装修正紧张进行中。
该项目通过边坡钻孔绿化、鱼鳞坑蓄土绿化、挂网喷播绿化、生态袋绿化等技术手段,对已废弃的矿区、采坑、塌陷坑、废渣高陡边坡进行综合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改善治理区安全环境;同时,以独特的矿业遗迹为核心,建设结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兼具科普教育、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综合功能的工业旅游区。
同许多资源型城市一样,长期的资源开采,也曾给大余县的城乡环境带来极大压力。对此,大余县以废弃矿山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为核心,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社会资本自主投资等方式,积极探索“矿山环境修复+全域旅游”模式,将西华山钨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国家矿山公园建设相结合,实施矿山废石堆场生态修复工程、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变枯竭矿山为国家公园、旅游小镇;对滴水龙废弃稀土矿山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与梅关景区融合打造,变不毛之地为景观园林,从而实现矿山环境恢复与特色旅游融合发展。
青山隐隐,花草芬芳。沿着旅游步道,时不时传来拍照的快门声,杜鹃花丛中的情侣、踏青游玩的儿童,绘就了一幅生动的“矿山修复图”。目前,该县有6个矿区被列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7个,完成矿山恢复治理面积0.9万亩。(叶功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