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小宝所在的大班家长们开始商量为孩子们拍毕业照的事情。
这是孩子们成长的一个必经阶段,即将离开无忧无虑的幼儿园,奔赴到具有一定学科要求的小学,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生。
对于孩子来讲,这是人生的又一个起点或分水岭;对于家长来讲,还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忧的是不知道孩子能够适应小学的节奏,跟得上老师的步伐。
是的,幼小衔接,如果家长足够重视,且有效助力,是能够帮助孩子快速走进小学生活,适应得快,过度的好;
如果家长方法不对或重视度不足,那么孩子不管是从接受能力还是从适应能力,在小学阶段一定会有一个略微痛苦的过程。
有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就是知识的衔接,提前让孩子掌握足够的计算能力,提前让孩子流利说一口英文,提前让孩子认知多少多少汉字,这样就应该没有问题了吧?幼小衔接做的是不是足够?
事实上,幼小衔接是孩子综合能力的一种衔接,并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彰显,更多是孩子的能力方面。就像现在不断地教改,对于孩子的要求来讲也是日益增多的体育、美育、劳作等,旨在扭转孩子“高分低能”的情况。
那么从幼儿园到小学,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有效地过渡呢?
1、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在小学里学习知识的途径,主要是课堂上的认真听讲。而课堂上的听讲,没有足够的专注力是不行的。
所以,与其训练小小的孩子刷题,不如训练孩子的专注力,使其有效地抓紧课堂上的有效时间。
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很简单:不打扰。不管是孩子在聚精会神的做什么,玩玩具、看书、看电视等,父母都尽可能的不打扰。
另外,有一些专业的训练孩子专注力的小游戏或小道具,比如舒尔特方块,利用家长的空闲时间,和孩子一起玩起来,同时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何乐而不为?
2、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
孩子的表达能力决定了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也直接影响到孩子小学的学习生活。表达能力强的孩子,能够很快地融入到新的班级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另外,表达能力不仅仅是提升孩子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有书写方面的表达能力。
现在很多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棒,说话井井有条、头头是道。但是一旦开始书写,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数字会写反、拼音会混淆等等……
而且孩子的字迹也很让人头疼,要知道,一手漂亮的字,在以后的竞争中可是非常有帮助的哦!最少也要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吧,页面不可能乱七八糟,书写不可以潦草应付。
3、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
孩子的观察能力很强,有利于孩子的与人交往,能够从细微处感知到对方的所思所想,或者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一些问题。
同时也反映了孩子在接受实物时候的感知力,比如通过观察,发现物品的相同与不同;通过观察,找到一些规律等,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拓展。
这种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作为家长,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有所引领,带着孩子感知周围的世界,感受四季的变化、天气的变化、熟悉环境中的变化等等,渐渐地,孩子就会习惯成自然,变被动为主动的去观察身边的点点滴滴。
4、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
有些家长训练孩子有效衔接的数学,多用于提升计算能力,比如100以内的加减混算等等。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当然重要。但事实上,现在的小学数学,慢慢地在引导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也可以说,旨在训练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不是讲一会一,不讲不会,以刷题为主的枯燥练习。
数学思维能力很好的孩子,在空间想象力中都会很出色。空间思维能力强,也从另一方面为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助力。
所以,家长在孩子的幼小阶段,不妨多利用积木、七巧板、魔方等工具,训练孩子在方位以及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等空间能力。
与此同时,还要训练孩子的推理能力。在幼小衔接阶段,推理能力主要存在于比较大小、多少、等量代换以及数独的练习上。
5、训练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若说幼儿园是孩子天天跟着妈妈、跟着老师,有着亲密的亲子、师生关系的话,那么小学阶段,亲子关系就将逐渐走向一种平行,父母在一条线上引导着孩子,孩子在另一条线上从步步紧跟到趋于同步,再到渐行渐远……
是的,亲子关系的最终,就是看着孩子可以大踏步地走在父母的前面,走得又快、行得又稳。
所以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一定要从幼小衔接开始培养,从让孩子独立整理书包、独立收拾房间,独立选择换洗衣物开始;现在教育部已经要求中小学生的劳动课要加上做饭的技能,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讲,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利好。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孩子的做家务能力强,也是孩子综合实力的一种体现。
距离新一年小学的开学,还有3个月,100天左右。而想要养成一个好习惯,有人说21天就足够了。
那么让我们带着孩子,坚持一个21天,再坚持一个21天,再坚持一个新的21天……让孩子们在幼小衔接阶段,拥有好的习惯,拥有面对小学生活的能力,作为家长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