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总额)达35870亿元,同比增长2.7%,比6月回落0.4个百分点。整体来看,今年前7个月,社零总额约为24.63万亿元,同比下降0.2%。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今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7月份,受多地疫情散发、汽车销售有所放缓等因素影响,社零总额增速比6月有所放缓。
居住类商品销售低迷 7月社零总额增速回落
具体来看,受汽车促消费政策效果边际减弱,叠加市场淡季和石油价格下调等影响,7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9.7%和14.2%,分别比6月回落了4.2和0.5个百分点,这两类合计拉低社零总额增速0.4个百分点,影响比较大。
其次,部分居住类商品销售比较低迷。7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具类、建筑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6.3%和7.8%。
中泰证券研报则分析称,出行类和居住类的商品销售对7月社零总额构成主要拖累。具体来看,必需消费品增速多数下行,除烟酒和饮料增速有所回升以外,其余必需品消费均有转弱。其中,中西药品和日用品的回落幅度较大;可选消费品增速同样涨少跌多;而金银珠宝消费大幅改善,增速回升14个百分点。此外,家电音响和办公用品消费双双改善,而化妆品和汽车消费明显回落,在油价下调的带动下,石油制品消费也有下行。
消费恢复态势未变 疫情拖累旅游地暑期消费
不过,付凌晖表示,尽管社零总额增速有所放缓,但总的看消费恢复态势没有改变。
从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单位18类商品中,有15类保持增长,其中7类商品零售额增速比上月加快。
其中,疫情精准防控背景下,促消费政策利好持续释放,居民暑期外出和就餐活动增加,相关消费有所改善,7月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1.5%,降幅比上月收窄2.5个百分点。
“此外,一些地方通过发放消费券拉动消费,效果也逐步显现。这些情况表明,一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持续恢复、居民压抑的消费潜力就会释放,消费意愿会增强,生活中的烟火气也会逐步回归。”付凌晖表示。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预计后续消费进一步回暖,原因包括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生活秩序持续恢复,城镇失业率逐步降低,居民整体就业和收入在改善,以及我国出台措施促进汽车、绿色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有助于带动消费需求逐步回暖等。
不过,后续疫情依然是影响消费复苏的重要不确定性因素。西部证券研报就指出,8月以来,海南、新疆、西藏等旅游热门地区遭受疫情冲击,可能会继续拖累暑期旅游消费。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编辑 白华兵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