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的格局不断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也变得频繁起来。中国作为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吸引着世界民众们的目光。因为这里保留着太多风景名胜,北京故宫正是其一。
故宫又名紫禁城,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在故宫中游览,既可以见识封建王朝最高的政治中心和帝王的居住地,还可以集中了解古代的建筑文化。
紫禁城从1420年建成至1911年清朝统治结束,491年间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并执政。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文化遗产,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故宫都有着非同寻常的特殊地位。作为皇室藏品,它承载着太多的历史和价值。只有认识这两点,才能谈得上了解故宫、明确故宫在当代的意义。
抛开这些历史价值和地位,故宫中的门匾上一个箭头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个箭到底是谁射上去的?为什么两百多年来一直没有人敢动?难道有什么特别的说法吗?
箭头之地
故宫位于北京城中轴线的中心,由明成祖朱棣在1406年的时候提出修建,1420年宣布竣工。据相关野史记载,故宫的抗震能力达到10.1级以上,此数字以下的震级对故宫不会有影响。
说到这儿,不得不佩服古代巧匠们的智慧。既然是天朝之子工作的地方,规模当然不容小觑。整座故宫被分为了两个部分,分别为外朝和内廷。
前者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后者一般是皇帝召见臣下处理政务之所,军机处南书房等重要机构均设于此。从根本的角度出发,内廷则显得尤为重要。
在建造的时候,皇帝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设立了一道重要的禁门。隆宗门恰恰是前往军机处的重要通道,旁边是慈宁宫,居住着孝庄文皇后、孝圣宪皇后,由此可见其位置关键。
这个箭头恰恰射在了隆宗门的门匾上,这说来也令人疑惑,难道皇帝曾经遭到过暗杀?查阅相关史书,明清时期似乎都没有这种事情发生,这到底是为何?溯古君接着和诸位往下聊。
朱白之争
“朱”指朱元璋,“白”指白莲教,双方之间有着纠葛,导致了这个箭头射在了隆宗门门匾上。最初朱元璋是白莲教的信徒,目的只是为了维持生计,后来在他人的点化下加入了红巾军。
因为打仗能力过于勇猛,很快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后者还专门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本以为这样的生活会一直持续下去,谁曾想郭子兴的去世让所有的东西都发生了改变。
朱元璋决定单干后,许多原本白莲教的道士都投靠了他。元朝还未被推翻,白莲教教主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却利用宗教称帝,开始了个人享福之路。如此苟且之行,惹得朱元璋大怒。
从这个时候开始,朱元璋决定取缔白莲教。即便后来大明建立,他也从未放弃过对白莲教人士的屠杀。双方之间的过节就一直这样持续着,一些侥幸活命的白莲教道士被迫苟且偷生。
表面上看似顺从,内心实则有着很大的反对之意。白莲教瞅准机会准备崛起,谁曾想到了朱棣时期又得到镇压,后者只得再次收敛,当起了“缩头乌龟”,到大明灭亡时都没什么作为。
暗杀嘉庆
满清入关后,遭到了中原民众们的极大抗议。白莲教利用这股反清声音开始崛起,南北双方都涌现出了众多信徒,所有人的目的只有一个:推翻清朝的统治,但结局真的很惨。
到了乾隆时期,白莲教的反清活动达到了巅峰。乾隆皇帝派出了八旗军队进行镇压,许多无辜百姓还因此丧命。白莲教的势力锐减,不过也借此机会收买了朝廷的一位太监。
他的名字叫刘得才,每天给白莲教的人士们通风报信。后来嘉庆皇帝出门打猎,刘得才便把这个消息送了出去,白莲教的人借此机会藏在紫禁城中,准备等嘉庆归来时对其进行暗杀。
如果计划成功实施,清朝的政权必然会沦落到白莲教人的手中,这也算扬眉吐气了。谁曾想走到隆宗门的时候,被守卫军一眼认出,双方随即开始交战,门匾上的箭头就这样留下了。
当时故宫中还有留守的禁军,没过半个时辰,白莲教的200余人全部被杀害。嘉庆归来后,决定把这个箭头留在门匾上,提醒自己不忘今日之耻。就这样,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写在最后
在溯古君看来,表面上是在暗示嘉庆,其实也是对国人的一种鞭策。闭关锁国政策事情后,神州大地一步一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今的我们早已实现了强盛和复兴。
未来不管有再多的游客看到这个箭头,相信都会带着历史的眼光心生感慨。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五星闪耀皆为信仰。愿山河无恙,祖国繁荣昌盛,这或许才是这个箭头的真实意义。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