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天安门,你想起来的可能是清晨里一次庄严的升旗仪式,又或许是一趟一睹国之瑰宝的旅程。你理解它“受命于天,安邦治国”的含义,但你可曾听闻“正统以来,凡百营造,祥无不与”的传说?天安门前的匆匆一眼,照片里城门浓重的色彩勾起的只是人们对艺术的感慨,似乎我们从来没有没有真正了解过城门背后的历史传承,设计师是谁?又来自何方?
江山留胜迹
如今,天安门成为了新时代中国的名片,甚至很多人把去北京看看天安门,看看盛世中的一片繁华当成了毕生的心愿。但是,除了观望你心心念念的景点外,你眼光所及,都是历史所存。所以在此之前,何不领略一下你脚下一砖一瓦的时代更迭?
明清的紫禁城,位于北京城中央,是一座城中城。而层层皇城围绕的一角,正南便是天安门。不过明永乐十五年,还称承天门,清朝才改名天安门,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以“九五”示帝王尊严。
透过相片再看天安门,古城旁,车如流水马如龙;街道上,花月正春风。人间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却也衬托着六百年的孤寂,天安门背后也曾枯叶飘零,满眼荒芜,城楼仿佛困在围墙后无从诉说历史的兴衰荣辱。
如果历史不重提,谁能想到刚建成名为“承天门”的天安门,只是一座黄瓦飞檐的三层楼式,四面透风的五座木牌坊。不得不说的还有它“承天门”的名字,寓意着着“承天启运”的宏图伟志。
不过古代巫士的建筑方法倒是给天安门添上了一丝神秘的色彩。多少故事在此发生,时间的涤荡,炮火的洗礼仍不能抹去天安门的存在,改变的从来都只是封建王朝。
李自成一箭未中“天”,兵败告终,后来天安门在八国联军的铁骑下浴火重生,见证了北京城内人民的革命热血,也见证了开国大典的人声鼎沸。天安门前的礼炮,是中国巨变的回响,而它也伴随着中国走向了今日的康庄大道,直至如今,屹立不倒!
自古英雄出少年
《天安门颁诏》有言,“双阙平明烟雾开,九重颁诏出层台。幡悬木风衔书舞,仗立金鸡下赦来。彩椟横时天宇阔,黄封殿定圣心裁。策灾本是贤良事,何处还寻杜谷才。”明清时代,天安门前的颁诏当真别有一番景象。
不过,伟大的设计背后,总有一个或一群默默无闻的设计师。不为名不为利利,只把自己最真挚的感情倾注到设计当中去。
天安门的宏伟壮观,肃穆庄严离不开那个天赋异禀的天才少年——蒯祥。
蒯祥的父亲是江苏省当地有名的工匠,技艺十分高超,盛名之下甚至选入京中成为“木工首”。
后来蒯祥出生了,在父亲的熏陶下,他自幼便跟着父亲学习工艺,而且在很小的时候蒯祥就展现了与众不同的一面。据说,蒯祥能双手同时握笔画龙,而画中神龙栩栩如生。
除开天赋,学艺认真且刻苦的他,年纪轻轻便有了一手高超的技术。在明成祖建造北京时,蒯祥同大批建筑师被征召入京,因技艺高超,品德高尚,蒯祥很快便被提拔成主持。
征召入京时蒯祥还是十八年华,但计算能力强设计图纸快,完工后的建筑与设计图样尺寸不差丝毫。在此次建工中被蔡信,杨青等人重视,充分发挥自身所长。
就这样,天安门前身即承天门在蒯祥的设计下成功诞生了。虽然规模较小,但为日后天安门的重建与修缮奠定了基础。
皇帝也龙颜大悦,称呼他为蒯鲁班!自古英雄出少年,谁能想到半大的少年能有如此造诣。而“鲁班”的称呼,对于当时的建筑者来说,我想这就是对工作,对他本身最好的认可与嘉奖!
德艺双馨归故里
蒯祥先生虽为工匠,也曾读过几年私塾,待人温和有礼。即使年纪轻轻升迁为工部左侍郎,他也没有恃才傲物之说。父亲告老还乡时,也是他主动站出来接替了父亲的位置,带领着一帮工匠开拓最完美的建筑艺术。这样忙碌的时光一过就是几十年,而蒯祥同样几十年如一日地投身入建筑事业当中。在京中可谓,哪里有建筑哪里就有蒯祥的身影,史书上也就有了“正统以来,凡百营造,祥无不与”记载。
等到蒯祥年老辞官回家时,他的传说可谓是数之不尽,其中多半也是神乎其技,甚至连皇帝都以“活鲁班呼之”。虽达晚年,但他还努力把鬼斧神工的技术传承着,细心教导小徒儿,别人向请问题教他也乐此不疲地回答。日积月累便桃李满天下,所以也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的说法。
可惜不久,一代建筑泰斗蒯祥仙去,他无声无息地离去,却留下了半生积累的建筑经验与技术。皇帝赐“奉天诰命”碑,传说人们还把他在北京住过的地方命名为“蒯侍郎胡同”。
大师离去后,人们纪念的方式有很多,有的人送予他名誉,有的人以名字怀念,还有的人把从他身上学习到的知识与经验,用心传承!
现如今,香山蒯祥后人多把技艺发扬光大,在国内外都可见香山风格的精美建筑。一砖一瓦记录着“活鲁班”曾经的无限风光。看着相似的建筑,怀念着同样的人。
但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只识天安门不知蒯祥。是啊,我们不知道他的传说,可能也不会写他的姓氏,但这又有什么关系?所有人记住了他一生最伟大的建筑,当我们想要了解这个建筑的时候,我们就了解了他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