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经济报记者 张韩虹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也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月11日,在南京市委市政府举行的 “奋进新南京,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文化强市专场,记者了解到,近十年,南京加大文化事业发展力度,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了南京文化软实力、旅游吸引力和城市影响力全面提升,文化强市的“交响乐”在南京奏响。
基层基础文化建设不断提升
文化强市的基础是文化建设,但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为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十年间,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成。目前,南京市文化馆和金陵图书馆均为国家一级馆;12个区共建有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3个;全市101个街镇全部建有综合文化站,1214个村(社区)实现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建成24小时自助图书室88个,44个空间被确定为“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2018年开始运营的“书服到家”南京共享图书馆项目,为百姓带来家门口的“云上”图书馆,是全国图书馆界首创。
2016年,南京市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成功创建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2019年,江宁区成功创建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市本级及高淳区、建邺区创建成为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自2017年开始,南京持续举办公益演出政府采购会,打造全新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平台,实现了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群众文化需求的精准对接。
此外,十年间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成效显著,新增登记备案的博物馆25座,总数达到65座,其中,国有博物馆45座,非国有博物馆20座。目前,南京共有一级博物馆5座、二级博物馆4座、三级博物馆6座,长江文化博物馆、南京考古陈列馆、市博物总馆新馆等一批文博场馆的新建也在积极推进。博物馆已日益成为向世界讲好南京故事的城市名片,推动了城市首位度显著提升。
文化强市构想逐渐实现
从2016年成为国家首批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到2020年成为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再到2022年入选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工作督查激励地方名单,南京正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产业强市绚丽蝶变。
记者了解到,十年间,南京不断更新文化产品项目,江苏园博园、金牛湖野生动物王国、牛首山金陵小城、华侨城欢乐谷、浦口老山生态旅游体验园(龙之谷)、溧水无想水镇陆续建成开业。高等级旅游景区、度假区等产品建设增长迅速,截至2022年6月,全市3A以上旅游景区52家,省级(含)以上旅游度假区6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1家,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家。目前,南京共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6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2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7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3家,数量名列全省第一。
在发展“文化+”产业时,南京积极探索消费创新,建立南京智慧文旅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形成剧目优选、C端直补、B端结算的演出领域南京消费新模式。夫子庙步行街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长江路、熙南里历史文化休闲街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南京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已被列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
文化传播的品牌影响更加彰显
文化兴,则城市兴。文化强,则南京更强。目前,文化产业已成为南京转型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数据显示,南京文化产业连续多年在省对市高质量考核中位居全省第一,202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5%。截至2021年底,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840家,市级以上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45个,初步形成集聚效应。
为彰显文化传播的品牌影响力,南京参与举办4届“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青年、媒体与智库等领域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了文化交流互鉴和南京城市形象传播。同时,南京开展了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执行文旅部“欢乐春节”“部省合作”文化交流任务,组派艺术团参加重大文化外交活动,开辟南京文旅境外推广中心,在全球各大社交媒体开通主题账号,全面展示南京文化旅游魅力。
此外,2019年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文学之都”以来,南京连续实施文学作品翻译资助计划,打造国际驻地作家线上交流平台,该平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经典案例向创意城市网络推广。去年年底,南京入选“中国国际传播综合影响力十大先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