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愚公移山》,觉得这个老头异想天开,竟然想搬走一座山;长大后再读愚公,才感悟到他大智若愚,为了目标和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无独有偶,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也是一位“愚公”,他为了给家乡修一条公路,竟然散尽上亿家财,被大家戏称为“亿万负翁”,今天我们便来说说他的传奇故事。
巴拉格宗,地处滇川藏交界处,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10年前的它,甚至在地图上都没有标注,地球上十有八九的人根本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在这里,有一个名叫巴拉村的小村庄,风景秀美,空气宜人,但与之相对应的,是极其落后的物质条件,这里没有电、没有路,甚至连饮水质量都不达标,若是想出山,唯一一条路是狭长、不足半米宽的人马驿站,稍有不慎,便会坠入万丈深渊。因此很多村民,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村子。
1964年,一个男婴在巴拉村呱呱坠地,父母为其取名为斯那定珠,和村子里大多数人家一样,斯那定珠家也过着很贫苦的日子,所以他9岁以前,甚至没穿过鞋子,天天光着脚丫到处乱跑,11岁那年,他便被送去村里铁匠那里学艺,顺便赚点生活费。
然而不幸的是,四溅的铁花不小心溅到了斯那定珠的眼睛里,疼得他睁不开眼,奈何村里的诊所根本帮不了他,于是父亲决定带他去香格里拉县城看病,但要想走到县城,至少要赶5天路,等到父子二人来到医院时,为时已晚,斯那定珠的左眼近乎失明。
但也正是因为这次机会,年幼的斯那定珠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这里有宽阔而平整的石板路、奔驰的汽车、明亮的电灯、琳琅满目的商店……斯那定珠用他唯一能看见的眼睛,拼命看着这一切,他是多么向往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啊!也是从这一刻起,斯那定珠暗自下了一个决心:为村子修一条路,修一条和“外面”相通的路。
回到村子以后,斯那定珠脑海里全部都是县城里的景象,“修路”2个字也挥之不去,2年后,斯那定珠坚定地告诉父母,他要去外面的世界闯荡,告别父母以后,他拿着35元,背着从山里挖掘出来的25公斤天然水晶石,沿着那条狭窄的人马驿道,走出了大山。
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斯那定珠在工地上搬过砖,在加工厂当过工人,在广州摆过地摊,当过批发商,最后用攒下来的血汗钱开了一家自己的火锅城,头脑灵活,为人诚信的斯那定珠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老板,资产也达到千万。毫不夸张地说,以他现在的本事,想过什么好生活都没问题。
但斯那定珠仍然在不断拼搏,因为他知道,自己目前的财富还远远不够,因为他的最终目标是——给家乡修一条公路。斯那定珠曾问过相关工作人员,他们表示,以巴拉村的情况,修一条和外界相通的公路投资得上亿。
1988年,35岁的斯那定珠终于决定,开始这项计划。回到阔别20余年的家乡,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亲切的村民,动人的风景,同样不变的,还有落后的基础设施,此时的巴拉村,仍然没有通电。
斯那定珠召集了所有村民,告诉了他们自己的目标,却没想到大家都笑了,觉得他就是在“做梦”,除了村民们的不相信,更大的阻碍来自于工程师们的否定,好几支队伍来到现场勘查,都表示“根本不能修路”,他们的话语,如同一盆盆冷水,浇在斯那定珠的头上,到最后,也没有一家工程队愿意接下这个任务。
既然你们都不做,那就我自己来做!斯那定珠拿起测量工具,亲自勘测,亲自画图,带领施工队一米一米凿山挖石,终于,公路渐渐变长了,可很快,新的难题就出现了——没钱了。没错,资产上千万的斯那定珠没钱了。
但他仍然没有放弃,不顾家人反对,斯那定珠卖掉了自己的车子和房子,继续修路;接着又卖掉了自己的火锅城、五金店,继续修路;再后来,他竟然跑去贷款,欠下上亿元,当时无法理解他的人纷纷嘲笑他是“亿万负翁”,但面对嘲笑和质疑,斯那定珠统统置之脑后,他一定要完成这个梦想。
有心人,天不负,10年,这条通往外界的公路终于修通了,它长60公里,宽6.5米,海拔高达750米,踩在这条浇灌了自己血泪的公路上,这个坚强的康巴汉子哭了。很快,封闭上千年的巴拉村第一次实现了“三通”:通电、通路、通信号。而此时的斯那定珠,已经欠下了近8亿元的外债,可他从未后悔。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斯那定珠联系了当地政府,共同为巴拉村转变发展方式,很快,发展生态旅游的计划出炉,并开发建设了巴拉格宗景区,如今,巴拉村的村民们早已发家致富,从以前的年收入1000来块,变成了如今的10万、20万,当年那个让他们无法理解的“愚公、傻子”斯那定珠,获得了所有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