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王家塘街:因池塘而得名
成都市八宝街以北、江汉路以南有一条街叫作王家塘街。从字面可看出,这条街得名与池塘有关。过去这里有3个池塘,街内又有王姓人家聚居,一般人们就把这3个池塘称作王家塘,这条街也就在清光绪年间被命名为王家塘街。
事实上,今天的成都市区内,除几个公园里专门保护起来的水池外,已找不到一个有水面的池塘了。而过去的成都城里,曾一直有着很多大大小小的池塘。清末的《成都通览》一书记载成都城内的池塘有28个,包括王家塘、关家塘、白家塘、老关庙塘、庆云庵塘、文庙后街吴家祠后塘、桂王桥北街圣心堂后潦塘、永清胡同塘、里仁巷塘等。总之,从有明确记载的唐宋时期开始,成都城内的水面是越来越少,直至当代全部消失(公园里的水面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还可以见到王家塘的3个池塘。其中最大的一个面积有两三亩,水面上常年长满浮萍,常有人在此钓鱼。直到现在,每逢夏季暴雨,王家塘片区仍然会时有积水,可知这一片曾经确实是地势相对低洼的区域。
王家塘街曾居住过著名人物,包括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谢无量。谢无量一生多次离开成都,故而在成都先后有多处居所,如四圣祠街44号、吉祥街20号、提督西街12号等。
谢无量是进步人士,曾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其思想尤为先进。他早年与张澜一起参与过保路运动,同时在“五四”运动后积极支持新文化运动,经常在《新青年》发表诗作。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他著文痛斥蒋介石、汪精卫的不抵抗政策。同年,蔡元培、宋庆龄、鲁迅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谢无量积极参加。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谢无量撤至汉口,次年转到香港,1940年返重庆,旋至成都。这期间,谢无量生活清苦,靠鬻文卖字为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谢无量历任川西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川西博物馆馆长、四川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省政协委员等职。1964年12月7日,谢无量病逝,终年80岁。
时过境迁,如今的王家塘街池塘已经消失,只能从书籍和老人们的只言片语中想象老街曾经的模样。人们来来往往,只有这街道在暖阳与树荫中静静等待新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