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中国地图,勾画出80多年前长征的路线,可以看出其曲折盘桓,东顾西望,如蛛网般散步在中国十几个省区。两年征程中,长征落脚点发生过七次变化,在甘肃省定西通渭县榜罗镇的那次会议,决定了最后一次落脚点所在地,是历史关键的转折点。
如今来到榜罗镇,依然能看到榜罗镇会议旧址、会议纪念馆等红色景点,人们满怀敬意,来到这里缅怀那段艰辛不屈、绝地逢生的历史。
走入纪念馆,可以看到五位雕塑伫立大厅正中,他们就是召开榜罗镇会议的领导人,在会议上确定了长征落脚在陕北、开创北上抗日新局面的决定。
纪念馆由序厅、榜罗镇会议最终确定长征的落脚点、胜利会师、星火燎原燃通渭、红色基因代代传等单元组成,以黑白照片、文字、文物实物等大量珍贵的资料,清晰勾勒出两万里长征及其前身后事。
带着时光印记的照片将历史瞬间定格,无言地讲述着当年激动人心的故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935年9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途经通渭重镇榜罗后到达通渭县城,在文庙街小学召开了副排级以上的干部会议,而那首脍炙人口的《七律·长征》首次公开朗诵,就是在这所小学里。
纪念馆中,人们屏息凝气,轻轻走过先辈的画像,默默诵读历史的史料,仔细打量充满岁月的文物。80多年前的风雨似乎就在眼前,80多年前的坚持似乎仍在继续。
星火燎原的火种散播在通渭这片土地上,通渭人民也以巨大的热情支援着红军,并将红色精神、长征精神传承并发扬光大。
87年前,就在榜罗镇中心学校图书室提供的一张大公报给红军提供了信息,由此改变了红军的前进方向,也从此改变了中国未来的命运。
榜罗镇会议旧址内肃穆而寂静,松柏长青、绿荫环绕,会址门口暗红色牌匾上“榜罗会议 重大决策”八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骄傲地记录着曾经的峥嵘岁月和光辉历史。
回看地图上长征走过的征程,87年后的今天,它们是一条条抽象的线连接成的蛛网,而在当时,它们是风雨飘摇的岁月,是大渡河畔的罡风暴雨,是茫茫草地的雪窖冰天,在所有艰辛和坚守的另一端,站着如今的我们。(欢迎您在评论区点赞留言,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