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至21日,这大概是夏季的正安县城最热闹的两天。走进夜晚的正安县吉他文化广场,所见之处皆流光溢彩,游人如织。一场以“音乐让生活更美好——吉他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正安县第二届吉他音乐节在此盛大启幕。
广场入口处。
入口处,工作人员会给进场的每位游客发一个荧光棒,按下开关后,五颜六色、亮光闪闪,为现场气氛的烘托又加一分;广场两侧则立着各式各样来自正安的企业招牌,有吉他培训、茶叶加工、建材工业、装饰公司等;然而最吸引人眼球的,还属广场正中央亮着光的三把大吉他雕塑。
吉他雕塑前,巨大的舞台早已搭建完毕,被邀请的乐队正在进行紧张调试,等待着鼓点的敲响,点燃小城的夏日热情。8月20日晚上8点,音乐节正式开始,5组音乐人先后登场献唱,分别演绎了民族、摇滚、金属、抒情、英伦等各种曲风。
参加吉他邀请赛的乐队。
在震天的音乐中,6000多名观众近距离欣赏和聆听了一场精彩的吉他音乐盛宴。大家跟着节奏摇晃身体、挥舞着手中的荧光棒,星空、月亮、吉他等诸多元素成就了一台盛大的夏夜狂欢派对。
看着眼前的热闹场景,脑海中的记忆飞速倒流回10年前,你似乎很难想象,一个省级深度贫困县,一个吉他文化音乐节,两个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语,竟能在正安产生如此密切的联系。
现场氛围高涨。
2020年以前,正安县曾是贵州省16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这里贫困基数大、山高路远、产业落后……如何实现高质量脱贫?脱贫之后如何有力推进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是困扰当地群众的大难题。
早在30年前,正安还组织过“300娘子军”南下广东务工,寻找务工经济摆脱贫困的方法。经过多年发展,正安县成为全国劳务输出大县,据调研数据显示,66万正安人中,就有20多万人在外务工。而这当中,仅在广州从事吉他制造行业的正安籍技术人员就有6万人左右,不少人甚至成为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
“把人才吸引回来,让正安吉他弹响全国乃至世界。”抱着这样的念头,正安县开始了艰难的招商之路。
为了把在外从事制造行业的工人引回来,正安县在招才引智中主打“乡情牌”,当地决策层主要领导亲自上门,“踏破”老乡的门槛,汇集吉他制造技术人才返乡创业意向,引导和鼓励其回乡创业,参与家乡的建设和发展。
功夫不负有心人,曾在广东打拼10余年,当时已是吉他厂厂长的正安人郑传玖,决定回到正安创办神曲乐器公司,成为正安吉他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引来一个企业,聚集一个产业,在郑传玖的鼓励和游说下,大批在外乡友回到正安发展吉他产业,位于正安县经济开发区的正安·国际吉他园应运而生。
通过筑巢引凤、招商引资,正安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吉他生产制造基地,现有吉他及配套企业达126家,吉他产业从年产20万把到现在的年产600余万把,产值接近60亿元,带动就业近1.4万人。
音乐节现场。
2021年,正安吉他产销突破600万把,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研发注册自主品牌56个,已形成集配件、纸箱、包装等于一体的吉他全产业链,获得全国13个之一、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还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吉他之都”称号。
如今再到正安,处处流动着吉他和音乐的符号,这里有全世界最大的吉他雕塑和吉他文化主题广场,吉他风情街、吉他文化城、吉他博物馆、吉他演奏厅等,就连路灯下树影里都是跳动的音符。
吉他雕塑建筑。
今年以来,正安县广泛开展吉他文化“五进”活动,让吉他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吉他文化活动,在全县形成浓厚的吉他文化氛围。
“正安吉他音乐节已连续举办两届,是正安县打造的城市音乐品牌,将进一步挖掘正安的城市魅力,推动正安县吉他产业发展,释放城市活力。”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带动文化消费,正安旅投公司还在音乐节现场发放消费券,此次吉他音乐节的成功举办,让吉他文化成为正安靓丽的城市IP,让正安成为最具魅力的吉他之都、音乐之城,也为今后正安县发展文化旅游、壮大吉他产业、赋能城市发展、树立良好形象带来了新的启发和思路。
文、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江南
视觉/实习生 梁超
编辑/邱奕
二审/赵相康
三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