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正定城,半部佛教史。作为我国古代北方的政治、军事重镇,石家庄正定的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境内曾寺院林立。清光绪版《正定县志》记载,县城内有大小寺院庙宇四十余座。其中,以隆兴寺为首的八座寺院规模宏大,僧徒众多,被誉为正定的“八大寺”。八大寺中,有两座乃为“敕建”(同敕造,指奉诏令建造),其一是大家十分熟悉的隆兴寺,另一座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崇因寺。
细雨霏霏,秋意渐生,眼前的崇因寺原址仅存建在高大台基之上的藏经楼。此楼长约24米,宽约9米,高10米有余,面阔五间,共建两层,其中一层突出,二层稍向后收。从东西墙的痕迹看,原来藏经楼的两侧还建有与之相连的较低的配属建筑,从而形成高低错落,主次分明的风格。如今“昔颜”已改,仅遗陈年旧痕,细观整栋阁楼,青瓦朱窗,丹楹刻桷,颇有气势,但与史料记载相比,已相去甚远……
翻阅史料可知,崇因寺为正定的八大寺之中最年轻的一座寺院,仅有400余岁。它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重修。相传明朝时,崇因寺受到皇室的重视,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由住持僧人无疑,云游四方,化缘募资,重新整修了寺院,修建毗卢殿、无梁殿,迎来了崇因寺的中兴。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寺内主殿——毗卢殿内供奉的铜铸毗卢佛,为明神宗与生母慈圣皇太后御制,其造型独特,精美绝伦,实为海内孤例。毗卢佛整体有三层圆形铜铸佛像,自上而下依次渐收,每层均为四尊毗卢佛,头戴五佛冠,面向四方盘坐于莲花座上。三层莲座的一千个莲瓣上均精细雕饰一尊小佛,共有一千零七十二尊,形成“千佛绕毗卢”的格局,俗称“千佛墩”,又称“千佛尊”,是国内极罕见的文物珍品。
明末清初,连年战火使崇因寺衰败。乾隆皇帝三次驾临崇因寺,并留下了御碑和诗文,让该寺再次名声大振,成为正定府显赫一时的佛教寺院。历史上,寺院鼎盛时,南北长170米,东西宽86米,占地达22亩之多。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主体为中轴线布局,自南而北依次为:琉璃照壁、天王殿、主殿毗卢殿、藏经楼等。
可惜,清朝末年,随着国衰民穷的日益加剧,崇因寺逐渐冷清下来,尤其是民国后,军阀混战、战火摧残,至解放初期,这里已经是殿阁圮敝,杂草丛生。县文保所工作人员介绍,1959年,经河北省文化局批准,寺中的毗卢殿及毗卢佛像一同迁建于隆兴寺妥善保管。20世纪90年代,恒山东路修通,崇因寺的院子被拦腰切成两段,南半部建起住宅楼,北半部盖了教学楼,至此,崇因寺遗址仅存琉璃照壁、藏经楼两座建筑,已无寺院模样。2018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将崇因寺藏经楼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烟轻雨小,清秋时节,眼前的楼阁宛如历经岁月蹉跎的智者。400余年的时光里,它曾荣光一时、香火鼎盛,也曾历经战火、几近荒芜,时至今日,她终于卸下周身疲惫,收拾妥帖,平静以待,听耳畔琅琅书声,观古城云卷云舒,若得遇有缘人,可再诉一遍亲历的悲欢离合……
来源:石家庄日报客户端
记者:张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