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年前,和龙崇善公社动员300名民工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从1.5公里外,头顶肩扛运输水泥和沙料至施工现场,利用倒虹吸原理将红旗河水引上高出水面60米的山顶平原,灌溉出高岗上的肥沃稻田。这里就是《红太阳照边疆》歌曲中唱到的“拦河筑坝引水上山岗”之处,也就是现在的和龙市崇善镇上天村。
当年,这里仅有饮用水,村民开垦农田却无水灌溉,为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县里决定建设元峰渠道工程,并利用倒虹吸原理将水引到山顶。此壮举彻底改变了崇善公社村民的生活,灌溉了450公顷农田。
如今,这一水利工程除了延续原有的功能,还成了一道旅游景观。近年来, 上天村村委会积极谋划边境旅游项目,打造上天村倒虹吸项目观光区,修建了景观栈道和3000平方米花海,并发展民宿,为村里增加了旅游收入。
上天村倒虹吸水利工程是崇善灌区重点工程——元峰渠道工程项目之一。元峰渠道位于图们江上游大洞村西4公里处。工程于1956年10月动工,时任和龙县政府副县长的黄今龙担任工程总指挥,工地上成立了党支部、团支部和民兵连。崇善公社抽调了300名民工参加工程建设。元峰渠道自拦河坝到大洞段山高壑险,施工人员不畏艰险,在距江面50多米高的几乎垂直的悬崖峭壁上作业,开山劈岭,带石修渠。他们把绳索一端系在巨石或大树上,另一端系在腰上,冒着严寒风雪,悬空打眼放炮。到1957年5月,工程告一段落,修渠8.75公里,当年开水田220公顷,在海拔600米的长白山东麓元峰台地种上了水稻。1957年9月,启动二期工程,向下端延长渠道。
红旗河两岸山势陡峭,渠道与河床垂直高差达67米,倒虹吸管长332米,用150节内径500毫米的铸造铁管连接而成。施工人员冒着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沿着60多米高的陡崖安装管路,其艰险不言而喻。施工用的170吨水泥、580立方米沙料,因大山无路无法车运,遂由社员从1.5公里外的地方头顶肩扛运到山顶上,再用绳索吊送到工地上。经过一个冬春的奋战,崇善人民完成了倒虹吸工程,凿通了78米的三号隧洞,开挖了4.37公里的干渠。1958年5月,元峰渠道竣工,形成了元峰渠倒虹吸跨越红旗河的雄伟姿态。
据记载,元峰渠道干渠长13.2里,完成投资49.69万元,争取国家资金46.8万元。1958年10月14日,参加吉林省水利现场会的代表特地来到元峰渠道参观。省水利厅向崇善公社赠送了一面锦旗,并高度赞扬了崇善人民的愚公移山精神。
1964年秋季,为了鼓舞克服严重自然灾害、状况明显好转的我国农业生产,全国开展大丰收活动,《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的曲作者金凤浩参与大丰收活动中《丰收歌》的创作。接到任务的金凤浩立刻想到了与和龙县上化生产大队(今和龙市勇化乡兴化村)的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生活情景,于是创作了《红太阳照边疆》这首歌曲。歌词最初为朝鲜语,后为方便传唱,在1968年,金凤浩的老搭档韩允浩重新填词,通过描写延边人民在共产党的带领下筑坝引水、开荒取粮、化荒丘为果园、变石岭为粮仓的画面,歌颂了勤劳善良的延边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如今的上天村,山还是那座山,岭还是那个岭,但村民的日子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一项项精准扶贫措施有力推进,带来了一项项喜人的改变。水渠绕村,水流潺潺,灰瓦白墙,村容整洁。走进上天村,村路干净、院落整洁,村民家的庭院里种着绿油油的蔬菜,收拾得整整齐齐的屋内既有一米见方的朝鲜族特色灶台,也有“厕所革命”带来的现代化厕所。这个村俨然已成为“美丽乡村”的代表。
上天村党支部书记朴东变说,在上级的帮扶下,村里积极发展延边黄牛、黑驴等养殖类委托经营项目,打响了 大米品牌。但是村干部还不满足,正在探索农村电商、大酱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链群,以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
虽然距离建设水渠已过去66年,但这里的人们奋斗精神从未改变。过去是奋力建设边疆,如今是圆梦小康,在乡村振兴路上大步向前谱新篇。
(延边晨报)
○ 胡家福:用心用情用力守护好延边的每一片水域 让延边的江河湖泊更洁净更健康更美丽
○ 胡家福会见张林一行
○ 吉林省教育厅公布监督举报电话
○ 防范非法集资,这13句话一定要记牢!
○ 非法安装使用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设施有奖监督举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