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留坝厅段《三省边防备览》载留坝厅北至凤县段,“留坝厅北三十里桃源铺,二十里柴关岭,十五里松林驿,十五里榆林铺,十五里陈仓道口,五里南星,二十五里废邱关,凤县三岔巡检驻此,十五里三岔驿,十五里心红铺,十五里凤岭。共程一百九十里。”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1.凤县。凤县,“汉中府西北三百八十里,因县东五里有凤凰山,故县以此名。”洪武三年(1370)仍为凤县,隶凤翔府,洪武四年(1371)改隶汉中府,洪武七年(1374)降为凤县。凤县是川陕交通中的核心枢纽,地处四达,交通地位极为重要。
《乾隆府厅州县图志》载:“凤县,冲。东南至汉中府三百八十里,有草凉、三岔二驿,黄花一镇,巡检兼三岔驿丞。”由“冲”字可知,凤县的交通地位的重要性。光绪《凤县志》载:“凤县,牛堡扼其东,凤岭障其西,褒谷阻其南,秦岭限其北,重峦叠嶂,隐然蜀门重地。”
《读史方舆纪要》载:“凤县北连大散,南出褒斜,秦、楚之要膂也。”“东有进口关,三十里至白云,四十里至方柴关,由虢川、桃川而至斜谷。”“东南由寇家关、西江口、桅杆石而至小河口,此路较之鸡头、青桥略为坦夷。诸葛忠武由乐城出斜谷路也,行旅多取道于此。”
2.松林驿。松林驿,留坝厅西北七十五里。松林驿的位置前后应有所变化,松林旧驿离红土沟仅二里。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王士性《入蜀记》上写到路过松林驿时,录有嘉靖三十年(1551)陈棐受陕右之命,审天下狱情,路过松林驿时在墙壁上题的驿壁诗:“流水横桥带石田,悬崖茅屋起青烟。松林岭北多寒谷,春色随人到柳边。青松丹峪翠岚遮,路转山回石磴斜。春日阴阴鸡唱午,隔溪西畔有人家。”
3.柴关岭、紫柏署。《五岳游草》载:“行十里上柴关,五里至其岭,复下十里为紫柏署。前列双峰,左山深处有寺,树石苍翠错落,栈中第一胜地也。”出署平砂如砥,晴雨皆可人。此地青山夹驰,绿水中贯,丰林前拥,叠峰后随,去来杏无其迹,倘非孔道,真隐居之适矣。”
《留坝厅志》载:“柴关岭,厅北五十里,关岭西连紫柏山。两面崇冈,中通一线,磴路盘曲。上下十五里,山沟径路丛杂,最为要区。”《蜀道驿程记》载:“度柴关岭,岭上下二十里,石齿廉利如剑锷。下岭沿青羊河行,河流挟两益怒巨石怪丑时来压人。幽篁丛木蒙茸数十里不见山巅,行人与虎豹蛇虺争一线。”
《使蜀日记》载:“柴关岭,四面高山不见顶。路狭苦泞,止宿留坝驿。”《益州于役记》载:“柴关岭,两崖迥抱,林木交荫,怪石幽花,鸣泉淙淙……地虽径路,泥淖而观览,怡畅已忘登涉之苦。关门险隘,丸泥对之,万夫莫施,天有扼塞,运无定谋,良可慨惜。”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留坝厅——褒城县
1.留坝厅。《乾隆府厅州县图志》载留坝厅交通等级为“冲、繁、难”。本凤县地,“明初置留坝巡检司,弘治中迁废邱关,正德中又徙柴关。”道光《留坝厅志》载:“留坝在明代仅设巡司而已。”清乾隆十五年(1750)移汉中水利通判驻此。
乾隆二十九年(1764)分褒城武关以北、凤县南星以南设留坝厅,改汉中水利通判为留坝厅抚民通判。乾隆三十年(1765)分凤县地为留坝厅职抚民,乾隆三十九年(1774)升为留坝厅,“改设总捕水利同知兼理凤岭、柴关驿务。”
留坝厅城的设置,无疑对连云栈道交通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建城原始》载嘉庆十一年(1806)正月二十一日,西安将军德楞泰等奏:“留坝为栈道南山要路。”
经略德楞泰嘉庆十一年巡抚方维甸奏筹善后事宜各条内称:“汉中府属之留坝厅界,在山中,又当孔道,必须明干之员,方能胜任。该处山地瘠薄,民俗刁悍,若不量加调剂,诚恐积疲生懈。可否改照边俸之例,勅部核议,倘有废弛,随时严参,如此明定章程,庶该员益知奋勉,地方自有起色等语。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吏部覆查:留坝厅地处深山,民刁俗悍,现关紧要,应如该将军等所请,准为俸满即升之缺,遇有缺出于通省对品人员内拣选调补。如果缉盗安民,著有成效,俟五年期满,该督抚据实保题入于即升班内,照例升用等因具奏,奉旨允行。”
由上述史料可知,留坝厅虽处陕西,不是边疆地区,但因为深处崇山峻岭之中的客观原因和其重要的交通地位,官员的考核按边奉之例。
2.武关驿。武关驿,又名武关、武休关。《五岳游草》载:“辛西,发留坝,饭武关,则悉随黑龙江南矣。水深处约二丈余,然皆巨石激端。”
(道光)《留坝厅志》载:“武休关,在留坝厅东五十里,接褒城县界。前瞰三秦,后蔽四川,黄横以为蜀之股肱,杨洪以为蜀之咽喉。北阻柴关,南临武曲,山蟠,紫柏水绕乌龙,控川陕之通衢,为梁洋之门户。”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事实上,武关驿的位置前后是有所变化的,这在道光《留坝厅志》和《益州于役记》中均有所记载。道光《留坝厅志》载:“今武关驿,半冲于河,仲瑊筹款置地于驿南半里,将以明年并传舍咸移之。”
《益州于役记》亦记载:“武关北乌龙江东岸,石壁间凿有方孔六七,是昔时架阁处,今道已改于西岸。沿江转崖十里武关故址。关下有茅房数家,可歇。五里渡小桥,不知何水,有平阳,乃新武关驿也。宿茅店,是日行栈阁二十六处。”
据今留坝人杨连富实地勘察,确认明清前武休关在留坝县武关驿村武关河口东岸猫儿沟峡谷之中。
3.马道驿。马道关,在褒城北九十里,即马道驿。上接武关驿,下接青桥驿。自画眉关至马道驿,羊肠一线,亦为险要之地。《蜀道驿程记》载:“自画眉关而下至马道百里间,俗谓二十四马鞍岭,险峭特绝,一岭上下登顿辄数里,上如猱升,下如鳖行,外俯迅流,内倚绝壁,石磴连卷其中,山骨呈露不受寸土。”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4.青桥驿。青桥驿,在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青桥驿镇。青桥驿是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以后就设置的。《明太祖实录》载:洪武二十八年锦衣卫指挥宋忠还自蜀言:“连云栈,松林、马道驿各九十里,险远不便。诏增置武关、青桥二驿。”
《读史方舆纪要》载,“褒城县青桥驿,在褒城县北五十里,驿丞管理,南至开山驿五十里。”关于青桥驿附近的交通路况,王士性《蜀游上》评价曰:“过青桥,嵚难步。”
明许赞《青桥驿》诗:“山程行七月,回首益州遥。浪涌江龙吼,崖巅石兽翘。春华沽白酒,客子过青桥。”清常纪《马道至青桥驿》诗曰:“石栈天梯欲度难,又驱赢马上层恋。惯经险阻能无惧,饱阅姻霞可待餐。”
5.鸡头关。鸡头关因关口有大石状如鸡头,故名。“在褒城县城北五里。两面峻岩,一线石径,为入栈第一险要之地。”
清李德淦《蜀道纪游》评价曰:“鸡头关,汉中重险也,视凤岭逊其高而严峻,过之,两山交互,束水若堤,一径延缘而上,有七曲焉。砌石磴数百级,其上设关处横出石璧,形似鸡冠,下有石洞,闭关而守,虽鸟鼠不能越也。”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汉中府志》载:“褒城县北十里即鸡头关,由马道、青桥自北而南,两面石山峋嶙,黑龙江盘折其中。栈道倚山临水,蛇径一线,人行乱石中。岭极陡峻,由山坳至山岭共七盘,如蹑云梯,北栈中此为最险。”这段道路又称“七盘古道”,位于陕西省汉中市西北旧褒城县北十里,极为险峻。
《入蜀记上》载:“青桥驿又三十里而上七盘,盘尽为鸡头关,一石如鸡冠,起逼汉,下俯江水,出白石盆,两崖突兀,为出栈最奇处,下坡陁则宿褒城。”《松窗梦语》载:“褒城乔木夹道,中多虎豹,所登山渐高险,所谓鸡头关也。关门三重,有军把守,不减朝天、七盘。”
康熙三年党崇雅有《鸡头关上诗碣》:“听说从来蜀道难,凭虚直上入云端。似缘似息猿回顾,旋集旋翔鸟刷翰。磴石如何火化烬,悬崖又见斧随刊。不知心自参天地,一转横开万里宽。”由于鸡头关为秦蜀间行旅通商的必经之道,故历代就其险峻多有题咏。
明代吕渊《连云叹》道出了鸡头关地势之险峻。“鸡头关前山最高,我马已痡仆亦劳。悬崖万丈陡壁立,俯瞰群岭同儿曹。乌龙江里涛声恶,日日轰雷惨寒骨。奔流直与沧海通,势自天成非禹凿。我来对此心茫然,便欲解绶思归田。”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马已痡仆亦劳,且作者感到内心的茫然和不知所措,便心生解下印绶,谓辞免官职归田园的想法。明杨一清《出连云栈》诗:“鸡头关下石栈桥,傍险恁高此驻车。一水蒙纡通汉河,万峰回合拱褒斜。”
关于鸡头关路况,清代马维翰《鸡头关》载:“雄关昂然来,下插溪谷黑。肖形呼鸡头,离立矫凤翼。是日山出云,蒸雨洒未息。碎石踏更危,古栈泞逾仄。一线蚁夤缘,七盘磨葡匐。草树童不毛,人畜战无力。焉计千丈强,但觉四山直。县厓愧老僧,置屋自胸臆。”该诗记载了鸡头关雨天更加泞泥、路滑。清王汝骧
嘉庆间历官四川川北道的王梦庚有《凤觜崖》诗:“我怵鸡头关,先循凤觜步。仄径穿寒云,石磴莽无数。壁立穷跻攀,罔敢回首顾。微音堕幽鸟,悬根欹古树。”一个“怵”字,道出了鸡头关的险峻。
结语
王曾翼《胡海诗传》载鸡头关:“山城高接栈云秋,昨夜西风落叶稠。绝磴几千萦鸟迹,雄关第一数鸡头。中原龙战争秦塞,蜀道骡纲走剑州。自此南至剑阁为蜀栈,北至宝鸡为秦栈。一冒垂堂心胆怯,悬崖百尺瞰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