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厦门8月8日消息 远处是高山,近处有良田。绛红色的木栈道上游人如织,错落有致的绿植郁郁葱葱,清澈见底的河道里鱼儿自在悠游,潺潺溪水“欢唱”着蜿蜒流过一个个村庄……这样一幅恬静而美好的乡村美景,就发生在厦门集美许溪。许溪变了!变美了!从生活污水、农业污水横行的“臭水沟”变成了人见人爱的生态家园。
自集美区全面实施河长制以来,五年里,集美紧紧围绕“安全、健康、生态、美丽、和谐”五大目标,依托系统思维和集成理念,统筹规划、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将许溪及其沿岸周边地带打造成集美村民甚至厦门市民晨跑、夜练、骑行、纳凉的“打卡点”。许溪的转变不仅成就了集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许溪模式”,也为厦门幸福河湖探索创造出“集美样板”。
水健康与水安全同步治理
“河道防洪标准近期按10年一遇设防,远期按50年一遇设防,河段通过本次建设基本满足现阶段行洪、滞洪要求。”集美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许溪的综合治理是多层次的,水健康与水安全是基础。据介绍,许溪长15公里、总面积达56.7平方公里,是集美后溪流域的重要支流,而后溪流域则系厦门市第二大溪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喜的是,在综合治理下,许溪水质得到明显提升,许溪下庄鱼鳞闸省控断面于2018年9月完成劣Ⅴ类正式销号,2019-2021年水质均值达到Ⅲ类标准,且于2019年、2020年获得省级优秀河段。
2020年,依偎着许溪,集美开始建设“溪林生态示范动线”,这条动线包含许溪安全生态水系工程、许溪下庄鱼鳞闸净化湿地建设工程等等。与此同时,制定系统治理方案,策划生成后溪流域治理项目21项。比如河道清淤、加宽保障了行洪安全;种植水生植物过滤净化水质,间接隔绝河道与农业面源污染的直接通道;将鱼塘改造成净化型湿地,解决周边尾水污染问题等等。
高标准修复打造“生态长廊”
“在保留河道现状植物情况下,沿河岸种植水生植物、草皮、灌木、乔木相结合的立体植物带,对河流两岸生态进行保护及修复。” 串联起集美区两个镇、4个行政村近20个自然村的溪林生态示范动线动线长达4.8公里。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修复是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更要立足长远、标本兼治。为此,结合“溪林生态示范动线”建设,集美实施许溪水体生态修复工程,通过运用微生物菌剂改良底泥、安装曝气喷泉、设置生态浮岛等手段提升水质。
大力推进许溪上游小支流安全生态水系建设,进一步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促进许溪流域生态系统的构建,进一步使流域内的生产者——水生生物量增加,为流域消费者——鱼类及一些小动物的食物丰度,实现陆域与水域生态系统的循环改善。
同时,在现状植被基础较好的基础上,结合许溪实际,采取措施对许溪两侧的植物进行修复和提升,形成更为自然的滨河植物景观,凸显植物的艺术特色,将许溪打造成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
景观改造提升百姓幸福感
增加照明设施、修建自行车道、搭建亲水平台以及设立游览通道、游憩场地、观景设施等,许溪“溪林生态示范动线”形成湿地、河岸景观走廊,成为周边村民休闲、运动的好去处,提升了村民获得感、幸福感。
水清了、岸绿了、景美了、人多了。秉持“以人为本,自然和谐”的原则,随着许溪流域的生态恢复,生态廊道不仅纵横沟通生态生物体系的交流,系统的勾勒串联,同时通过完善基础配套,丰富旅游资源,改善居民人居环境指数,提高地方人民幸福生活指数,为实现美丽乡村战略奠定基础,成为集美区河道治理工程样本。
许溪变了,一点一滴都凝聚着集美区委区政府的治水决心。周边的村民和前来“打卡”的市民朋友也见证着许溪的历史性转变。许溪治理成果赢得了省市各级领导肯定和社会群众普遍认可。如今,水清景美,碧波荡漾;水过之处,皆是风景,清澈河水和生态河岸串联起许溪诗意般的“生态家园”。
未来集美区将“许溪模式”全面铺开,复制到后溪、深青溪、瑶山溪三大溪流,进一步打造升级版“河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