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举世闻名,是一座“万国之园”,历经清朝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以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更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从雍正皇帝开始,在圆明园居住就成了一种宫廷风尚,很多王公大臣都喜欢在没事的时候,来圆明园转一转,住一阵子。然而,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圆明园也随之毁于一旦。清朝后期,社会动荡,各种起义风起云涌,满清政府岌岌可危,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修复圆明园。
在过了几年之后,清朝的时局有所稳定,有人就主张重修圆明园。
这件事情引起了朝廷内部的激烈讨论,令人没想到的是,对于圆明园重修的问题,居然会在朝廷中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在咸丰皇帝病死在热河之后,慈禧便与恭亲王奕訢密谋,发动了“辛酉政变”,此次政变推翻了顾命大臣制度,确立了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与亲王辅政的制度。在政变中,奕訢的功劳很大,因此,他被封为议政王,拥有很大的职权。奕訢大权在握,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都与慈禧持有不同的意见,致使两人产生了很大的矛盾,最终,成为了水火不容的敌人。
在一番精心筹划之后,1865年春天,慈禧太后下了一道诏书,痛斥奕訢,要革去他的一切职务与权力。
然而,这份诏旨遭到了朝廷上许多大臣的反对,无奈之下,慈禧只好退让,仍然保留奕訢在军机处的权力,却免去了他“议政王”的头衔。这对奕訢来说是一个不小的羞辱与打击,对他的权力和威望产生了极大的重创。
对于此次事件,奕訢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呢?他一直都在伺机寻求报复。
慈禧有一个极其宠爱的太监,叫安德海,向来恃宠而骄,肆意妄为。他深知慈禧一直抱有修复圆明园的愿望,就指使当时的御史德泰上奏请求修复圆明园,以此来讨好慈禧。不过,修复圆明园所需的款项是十分巨大的,于是,安德海又去指使内务府的库守写出筹款的章程,让他用提高百姓的赋税来筹集款项。
这样的做法,遭到了奕訢等人的坚决反对,他们认为:这样会增加民愤,动摇清朝的统治。甚至,称这是个丧心病狂的行为。
由于,奕訢的坚持,德泰、贵祥等人被革职,并受到发配黑龙江的处分。尽管如此,安德海也没有收敛,在1869年秋,他竟然违反祖制,用为太后置办龙衣的名义,公然出京南下,最后,被山东巡抚丁宝桢给杀了。
听到这个消息,慈禧十分震惊,不过,在祖制面前,再加上,同治帝、慈安太后以及奕訢,以及一些王公大臣联合所施加的压力,慈禧也没有办法,只能接受这个现实。之后,还害得她气急败坏,大病了一场。在慈禧病愈之后,修建圆明园的建议被内务府重新提起,这次的理由是给慈禧太后,建立一个有利于修养身体的地方。
那么,内务府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坚持提出重修圆明园呢?
其中有两个原因:
一是为了讨好慈禧太后;
二是为了方便自己贪腐。
大家都知道,清朝晚期的政治,已经病入膏肓,腐败到了极点,重修圆明园是需要大量钱财的,而这些钱一般都要经过内务府。这种国家的大型工程,是可以捞钱的肥差,他们怎么会放过这个中饱私囊的机会呢?
内务府这次算是学聪明了,吸取了前面两位同志的教训,以爱好游乐的同治帝为目标,采取长期游说的方法,终于,在内务府的引诱下,同治皇帝同意重修圆明园。1873年秋,同治皇帝以颐养太后为名,宣布重修圆明园。
内务府十分高兴,马不停蹄地行动起来,急急忙忙地去雇佣民工,把旧园清理干净,并给一些南方的省份下限期命令,让它们准备三千件的大件木材。在这种情况下,慈禧是更加忙碌,她对有关人员多次召见,还亲自审议了一些具体的方案。
对于这次重修圆明园,反对的人数还是很多,但是,不管怎么反对,也没有什么效果,甚至,还有人因此被革职。而奕訢呢,刚开始的时候还十分反对,到了最后,眼看着局势已成定局,也没有什么办法,便沉默了,还上交了两万两工银,表示对重修圆明园的支持。
1874年3月7日,圆明园开始正式开工重修,但是,却没遇上一个好的时候。南边,越南受到法国的侵略,对中国的西南边疆产生了直接威胁;新疆,阿古柏叛乱爆发,左宗棠正在发愁;台湾,日本开始发动对我国台湾的侵略战争。
在这种危急关头,要想重修圆明园,哪有那么多闲钱呢?
在内务府为修圆明园,因为经费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叫李光昭的人毛遂自荐,声称自己有办法为圆明园弄来三十万元的木材。他与内务府暗中勾结,以“奉旨采办”的名义,到南边办事去了,为此,他还私刻了一个“奉旨采办”关防,真是胆大妄为。
李光昭向法国商人购买木材,签订了共54250元的木材,交完定金后,回到了北京,却谎称自己购买了价值三十万元的木材。货船到达天津之后,同治皇帝闻讯大喜。哪成想,李光昭压根就拿不出那么多钱,便找了个理由搪塞,拒绝货到付款。
这种事情,法商当然不干,让法国驻天津领事馆出面去要钱。
同治皇帝知道后大怒,把李光昭革职交给李鸿章查办。这件事情差点引起外商与“大清皇帝”之间的诉讼争纷,若是处理不好,中法两个大战都有可能发生。并且,这件事情更是越闹越头大,很多大臣纷纷上书请求停止重修圆明园,还曝光了许多中饱私囊的贪污案。
最终,迫于舆论压力,同治皇帝不得不下旨停修圆明园。
然而,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
有一天,一道谕旨突然降下,直接革了恭亲王以及几位大臣的职。不过,第二天,慈禧就颁布旨意,恢复了恭亲王的职位,还说:皇帝年轻,不懂事。这似乎是在向朝廷内外表明,不管是皇帝还是大臣,都在她的股掌之中,她已经大权在握了。
重修圆明园这件事,就这样告一段落了,但是,慈禧太后的权威,却因为这件事情而加强。如此种种,不能不引人深思:一切表象的背后,都深藏着对权势的欲望。
参考资料:
【《清史稿·卷二十二·本纪二十二》、《皇家园林圆明园》、《慈禧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