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记忆中的老街巷——钟楼街
老街巷是一座城市的“回忆录”,每一个老街名,都记载着一段历史,它如同城市的肌理,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历史场景。老街巷里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处处留存着美好的细枝末节……
一条钟楼街,半部府城史。
钟楼街历史悠久,与柳巷、桥头街、柳巷南路,成“十”字衔连,自古以来就是府城太原最为重要的商业聚集区,街区历史遗存丰富,是最能唤起太原人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城市符号。在太原一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不逛柳巷钟楼街,就不算来了太原城!”
钟楼街,因一座钟楼得名。
对于钟楼街来说,钟楼不仅仅是地标建筑,更是整条街的灵魂。钟楼之上晨钟激荡,声达四方,钟楼门洞南北相通,内部留有一条拱形甬道,站在门洞向北望去,二市场巷中式歇山顶建筑错落有致,像是一幅优美的画卷,整条钟楼街真真是一派原汁原味的老街风貌。这里既传承了百年商圈,又承载了一代又一代老太原人的回忆。
在热闹的钟楼街上,各大“老字号”无疑是街上最耀眼的主角。过去,穿上华泰厚做的一件衣服,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情,创建于1928年的华泰厚是钟楼街上妥妥的“中华老字号”;作为太原最早的钟表和眼镜品牌,亨得利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风雨;老乡村、老鼠窟元宵,更是一代代太原人最好的那口“甜”;人们在上海饭店、老太原菜馆里享受的不仅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段关于曾经的美好的记忆。
百年邮局里的一枚枚邮票,承载着大世界深刻厚重的时空演进,也承载着小个体的记忆情怀;乾和祥这个名字对于太原人来说,本身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花茶香气,走进乾和祥,各式各样的茶叶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古色古香的货架上,像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中西合璧的大宁堂药店,娓娓诉说着傅山先生与大宁堂的过往……
大中市场是钟楼街上最早的商业存在,最初的市场是在一座寺庙的基础上建起来的,1913年阳曲商人刘占元集资在寺庙的废墟上建起了一座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形似龟形,遂辟为市场,并以原寺庙“打钟寺”的谐音命名为“大中市”,建成后的大中市场商贾店铺云集于此,楼下西边以古玩业为主,并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古玩市场,东边有各类杂货铺,市场里还有理发店、茶馆、烟馆、小剧场等等,俨然是一个小型的城市商业综合体。
一座市场,贯穿了太原繁华商业街的百年历史,今天的大中市场恢复了上世纪30年代标志性的石拱门,保留了原大中市场的肌理和规划,从前的扰攘市声也正在人们的期冀中徐徐而来。
按察司牌坊广场上设立唐人绣纺、孝义皮影、非遗玩具、画糖人、捏面人、剪窗花等“非遗市集”,众多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传统文化技艺,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
时光向晚,钟楼夕照。古街华灯亮起,白日里青砖长石、阔顶高廊的青灰色民国式建筑群,此刻身被霓虹,一片璀璨,钟楼街也迎来了不少遛弯的人。钟楼的铃铛在风中摇曳,墙体上的灯光秀吸引众人驻足,奶茶店、网红店门口排着长队,小朋友在布老虎雕塑前玩个不停,妈妈忙着拍照留念,穿过小巷,人们常常能与拍婚纱照的夫妻撞个满怀,让人宛若坐上时光机,在历史和现实中来回穿梭。
漫步钟楼街,每一幢建筑都是一部历史,每一栋楼阁都有一段传说,每一个年岁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儿时的记忆。未来的钟楼街,将承载城市历史,珍藏市民记忆,跨越千年,为这条古街重披“锦绣”。
文字:黄琳
摄影:曹雯雯、何强、张军
来源:山青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