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明朝历史,“靖难之役”一定绕不过去。在此事件中,燕王朱棣夺取政权,成为了明朝第三位皇帝,建文帝下落不明。那么建文帝的旧臣们都怎么样了呢?
以如此手段取得皇位,朱棣当然难以优待建文旧臣。然而有一人却是个大大的例外,他不仅没有被清算,而且大有作为,成为了垂范青史的一代名士,这个人就是夏原吉。
爱民如子的好官
建文帝即位不久,京师发生了地震。在当时,地震等现象通常被认为是上天给皇帝的警示,可能有奸邪之人作恶。于是,刚刚提任户部侍郎的夏原吉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出京巡查。
巡查期间,夏原吉所在之处,政治清明,百姓无不称赞。巡查归来却正好赶上了“靖难之役”的尾声,朱棣大权得掌,要开始清算建文旧臣了。
大臣们惊慌失措,无心朝政,只想着如何自保,京内乱成一片,却只有夏原吉,丝毫没有恐慌,也来不及恐惧,一心在整理混乱的户部册籍。
户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夏原吉希望这些重要的资料能被完整保存以免给百姓带来损失和不便。当朱棣的清算来临时,他面无惧色,只是请求朱棣能再给他三天时间,再有三天,他便可以整理好全部的文书资料,即便被处死也无愧于百姓了。
朱棣被他的爱民之心打动,说明夏原吉心中装的是天下百姓,而非建文帝,大赞他是可用之才。于是,朱棣又提拔夏原吉做了户部尚书。此后,夏原吉用自己的能力和权力为百姓做了更多的好事。
浙西洪灾时,夏原吉深入灾地考察,不仅妥善解决了灾后的重建,和灾民安抚事宜,而且对河道进行了修整和疏通,使这里的洪灾问题得到了彻底的改善,真正为百姓解决了大患。
擅长理财的能臣
夏原吉不仅理政有方、爱护百姓,他的政治才能还体现在了理财上。作为掌管钱粮的户部要员,夏原吉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对赋税制度进行了调整和减免,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同时保证了国库的收入。
另一方面,夏原吉看到了商业发展对国家财政的支持作用,他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商业发展的措施,重视边境的贸易往来。商业的繁荣,大大充盈了国库。
此外,夏原吉通过自己在户部的工作经历以及外出巡查,意识到了朝廷中存在的冗员冗费问题。他制定了严格的措施控制多余的开支,裁撤冗员。他还鼓励屯田和耕种,重视农耕,在他的治理下,农业和商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自建文帝之后,夏原吉还辅佐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等皇帝,进行了迁都、编修《永乐大典》、修建皇陵、郑和下西洋等大事,而这些大事件、大工程的完成都离不开夏原吉的经济改革政策所带来的充盈的国库钱款的支持。
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坚持要北征。但国库再充盈也经不起一再地消耗,此前的数次征战已经损耗了大量钱财,再度征战只会加重百姓的负担,白白损耗国力。夏原吉力劝朱棣为百姓考虑放弃出兵,却惹怒了朱棣,获罪下狱。
此后,朱棣更下令抄了夏原吉的家。令人感叹的是,抄家过程中抄出的东西除了皇帝赏赐给夏原吉的东西,就只有一些布衣和坛坛罐罐。
理财能臣夏原吉,以才能和智慧充盈了国家的财政,自己的家却寒酸至此,真正是肥了天下,瘦了自己。连朱棣也为之动容。
两大盛世的推手
朱棣于北征途中病逝,在狱中关押了3年的夏原吉被明仁宗朱高炽释放并恢复原职。朱高炽接受了夏原吉抚济百姓、减轻税赋、减少大的财政消耗行为等建议,虽然在位时间较短,但所为皆是爱民惜民的仁君之行。
此后,夏原吉又辅佐了明宣宗朱瞻基,依然秉持以百姓为重,爱惜民力的信念。朱瞻基也受夏原吉影响,始终能够体恤百姓疾苦,以百姓为念,在位期间勤政爱民。
宣德五年(1430年),夏原吉病逝。朱瞻基感念其功绩,不仅追封了夏原吉而且下令优待其后人。
自夏原吉向朱棣请求再给他3天时间起到他去世,夏原吉的人生又走过了25年。这25年,他兢兢业业,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从朱棣到朱瞻基,从永乐盛世到仁宣之治,夏原吉未曾辜负这25年,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爱惜百姓的初心成就了这两大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