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毛
第1189期
蜿蜒曲折的青弋江奔腾不息,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向往着美好的明天。
青弋江由西向东在泾县穿境而过,连绵40多公里。早在唐代,诗仙李白应汪伦之邀畅游泾川,留下了“泾川三百里,佳境千万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绝唱。
1939年2月23日,受中共中央委派,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新任中共南方局书记周恩来与叶挺一道,借回乡省亲之名,从重庆绕道桂林,抵达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
叶挺于1939年2月初到重庆,同周恩来、叶剑英长谈后,于2月16日陪同周恩来飞抵桂林。
周恩来和叶挺回云岭,主要是向东南局和新四军军部传达党的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肃清王明右倾错误在新四军内部中的影响,共商在大江南北全面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对策。同时,力促新四军内部团结,也是周恩来此行的一项重要使命。
2月23日清晨,周恩来同叶挺乘坐竹筏从岩寺沿青弋江抵达泾县章渡古镇。这里距云岭约16华里,蜿蜒于黄山山脉间的青弋江上,一叶竹筏顺流而下。一身戎装的周恩来和叶挺伫立筏上,威武而挺拔。
图为周恩来叶挺等乘竹筏前往云岭
新四军副军长项英、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参谋长周子昆等新四军干部和教导总队干部学员2000多人,在码头附近列队迎接,竹筏靠上码头时,官兵们有节奏地呼喊着欢迎的口号,掌声和欢呼声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在皖南期间,周恩来听取了新四军领导人的汇报和各支队负责人意见,与从前线归来的陈毅、粟裕、傅秋涛等深入交谈,召开了军部各部门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了解和研究了江南敌后游击战争的环境、特点和与其相适应的战术原则,概括了开展新形势下游击战争“敌击我隐、敌分我袭、敌进我伏、敌围我散”16字诀。嗣后,在中共中央南方局举办的训练班上,作了透彻明晰的阐述。周恩来深入附近机关、部队驻地,面对面了解官兵训练、学习和生活情况,到离云岭10多里的中村,看望新四军教导总队(即抗大分校)的学员,接见了在教导总队工作的经济学家薛暮桥和夫人罗琼,并视察了新四军印刷厂。
2月28日,周恩来在云岭召开的新四军干部会议上,作了“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统一战线的性质、特点、原则、方法及其发展前途等重大问题。
周恩来向新四军领导人传达了中央关于叶挺工作安排的意见,并多次与项英恳谈,中肯地指出:叶挺是个好同志,很有军事才能,这样的将领如不去团结,还要团结谁呢?他还说叶挺是热爱党的事业的,热爱人民解放事业的,不能认为他现在不是党员就不欢迎他。中央考虑,目前叶挺留在党外对党的工作更有利些。我们要像信任党内同志一样信任叶挺同志,军事上要放手让叶挺指挥,你着重于总的领导和东南局工作。周恩来还专门在住所“种墨园”同叶挺和项英合影留念,鼓励叶、项团结战斗,共图大业。此后叶、项之间开始保持一种和谐的状态。
周恩来在云岭新四军军部一直工作到3月14日,次日凌晨,在官兵依依不舍的目光中,他又乘竹筏沿青弋江踏上了赴浙江的旅途。
青山依依,碧水潺潺,周恩来与送行的叶挺并肩伫立在竹筏上,溯流而去,留下了深情瞩望的合影。周恩来与叶挺的心是相通的。在距当年汪伦踏歌为李白送行的桃花潭不远的青弋江上,叶挺为自己崇敬有加的周恩来送行,胸中澎湃的何尝不是深似千尺桃花潭水的汪伦之情!但在那一天,周恩来和叶挺两位在中国革命史上各自留下深刻印记的历史人物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他们此身此世最后一次晤面和倾心交流。
多少年后,人们拂去岁月的风尘,从周恩来、叶挺摄于青弋江上的那张历史照片领略那个不同寻常的瞬间,开始读懂——那修长的竹筏,载着的是一个正于初兴之时的党的意志,载着的是一个历史转折关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载着的是一个如日方升的党的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伟大人格。
小时候我在山区长大,没见过大江大河,青弋江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家乡云岭白果村离临江而建的章渡古镇有15华里。孩童时,想去江边一睹青弋江的真容。机会来了,听大人说章渡古镇端午节要划龙船了,要进行龙舟比赛。小伙伴们奔走相告,兴高采烈。
端午节那天,早早起床,在哥哥姐姐的带领下,同小伙伴们徒步向目的地赶去,到达时,远远望去沿江两岸已是人山人海,江面上飘荡着5条五彩缤纷大船。船头扎着龙头,船尾扎着龙尾。船两边坐着划船的勇士,头扎红黄绿头巾,身穿彩服,船头坐着一位鼓手,好似乐队指挥,有节奏的敲击大鼓。划船手按照指挥的鼓点用船桨奋力划动。号子手一遍敲鼓一遍唱到:萨拉海尔要,萨拉海尔要,章家渡划龙船萨拉海尔要……整个比赛分成两阶段进行,上半场表演,下半场比赛。只见龙船在江面上穿梭,船上的号子声、划桨声、岸上观众的欢呼声连成一片,一时间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龙舟赛过后,各路观众涌向章渡大街小巷,路边传统小吃摊点、茶馆和饭店堆满了人。油条、混沌、油饺、油炸臭干子、小笼包、烧麦、挂面和米饭等应有尽有。观众穿梭街道两侧的店铺,办事和购物,热闹非凡。
章渡老街沿江而建,长约1公里的吊栋阁是商家经商及居住的场所,建筑风格独特,临近江面的一侧全用木柱支撑,素有“江南千条腿”的美誉。明清时期,曾是重要的水陆码头,人们在此将本地的茶叶、酱菜、食品、传统糕点、蚕丝、竹木炭等通过船只运往外地,又将外地布匹、瓷器、食盐、生产生活用具等运回集镇。抗战时期,新四军在此设立兵站,青弋江成了运输军用物资的重要通道。为新四军的建设发展和抗日战争胜利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解放后,章渡古镇焕发出勃勃生机,集市繁华,店铺林立,远近闻名,洪益酱坊、中医药房、理发店、裁缝店、照相馆、传统糕点坊、铁匠铺、竹器店等,各类商品,琳琅满目。镇政府机关、学校、医院、邮电、新华书店、电影院等样样俱全。章渡酱菜、干子、酥糖、万字糕、油饺和混沌享誉大江南北。
清晨,沿街江边布满了浣女身影,槌棒声此起彼伏。沿青石板和鹅卵石铺就的石阶而下,有位精廋硬朗的老人,挑着水桶向河边走去,只见他动作娴熟,双手划开紧握水桶提手,左右开弓,满满两桶清水浮出水面,老汉腰杆顺势一挺直,肩担两桶清水悠哉沿石阶而上。老头在为酱菜公司打工,每天担水十几担。这项活计他已从事了几十年。劳动和生活的场景在老人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我在家乡云岭读完小学和初中后,两年高中是在章渡中学读的,章渡中学临青弋江而建。校园翻过一道河埂便可一睹青弋江的真容,滔滔江水一泻千里,奔流不息。校园的学习生活难忘,传授知识的老师以来自芜湖10中下迁支教教师居多,也有外地分来的,校园学习氛围较浓,师生相处融洽。
1974年暑假来临之际,学校组织开展一次横渡青弋江游泳活动,有十几名水性较好的学生报名参赛,其中我班有名同学叫胡晓水,左手从小被石磙碾断,失去左手,他也报了名。比赛那天江水又上涨了,江面与原来相比宽阔了许多,达到200多米,江水更加湍急,比赛分成两组,第一组队员在岸边做好热身好,裁判员哨声一响,6名勇士跳跃江中,奋力向对岸边游去,江面上有船护卫。经过20多分钟拼搏,同学们相继游到对岸。凶猛的水势将他们冲向对岸的下游地段。第二组也有5名同学参赛,其中有残疾同学胡晓水,因江水大,大伙都劝他退赛,胡晓水执意要参赛,经过奋力拼搏,他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岸边的师生都深深地为他捏了一把汗,更为他的顽强拼搏精神所感动。
高二临毕业生时,校园里传来好消息,校长鲁克华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宣布,高二毕业班全体学生参加军训,消息传出令人振奋,学校聘请当时住云岭的2282部队教官担任指导。军训科目包括队列、投弹、射击三项。军事训练严格按照部队的要求进行。早上6:00起床,凌厉的寒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我们来到青弋江边,脚踩在江边上的积冰发出咯嘣咯嘣的响声,用冰寒的江水洗脸刷牙。刚开始感觉有点寒冷。时间久了觉得很自然,洗过脸后,反而感到全身暖呼呼的。早晨跑完步后,吃过早饭,就进入紧张的队列和射击训练,遇到下雨天气,训练指导员就将射击靶子插在江心洲上,我们就在吊栋阁下面瞄靶射击训练。训练结束后,每位参训同学均有3发真子弹射击。记得我在射击时3发子弹全中,打了26环,取得了全班第二名的好成绩。
1983年6月年我从南陵师范毕业后,分配到丁桥学区任教,经常来往于青弋江上,那时江面上没有桥,渡江必须乘渡船,开始只能由船工及熟悉撑船的人帮助乘船过江。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通过船工的指点也学会了撑船,5米多长的竹撑杆,一头装有铁铆钉,我用力迅速将竹竿投向流动的江水中,铁钉扎入河底的石土中,双手用力向前推动竹竿,渡船晃晃向前驶去。船上站立着老师、学生、农民、商人、企业职工等,渡船成了他们的交通工具,成就了他们希望和梦想。
青弋江是泾县人民的母亲河,解放后沿江两岸工农业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国家投资新建了陈村水库及电站,下游新建了东干渠、兰山灌渠等水利基础设施。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加方便。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泾县青弋江境内,相继新建了6座大桥,京福高铁跨江而过并在泾县设立车站。芜黄高速即将建成通车,交通更加方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6年泾县被授予国家生态县。泾县是著名宣纸宣笔之乡,又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泾县相继建设了桃花潭景区、查济古民居、茂林三吴纪念馆、宣纸文化园、黄田古村落、水墨汀溪和月亮湾漂流、王稼祥故居、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等景区。泾县城关又开发了江心洲湿地公园。宣城市每年都在桃花潭景区举办龙舟赛,央视全程转播报道,泾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提升,近年来,泾县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泾县又被授予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最具影响力自驾游名县”“中国最美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泾县的明天会更美好!
(作者系泾县汀溪乡退休干部)
制作:童达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