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西藏迎来一年中最宜人的季节和络绎不绝的游客,也送走一批在这驻守过、奉献过、绽放过的人们。他们是参与第四批“组团式”援藏的校长、教师。
拉萨,北京援藏指挥部门前,洁白的哈达连绵如雪,送行的人群排成长队,不住的泪水饱含着对援藏工作队的感情。
2015年,教育部、中组部等四部门联合启动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7年来,2076名教师接力进藏,有力助推了西藏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效促进了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
增强认同心连心
山南,平均海拔3500米,年平均空气含氧量仅为平原的三分之二。高原之上,传来了大众熟知的黄梅戏曲调。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的学生们穿着戏服,唱起黄梅戏有模有样。这是安徽援藏团队在该校组建的黄梅戏社团正在进行排练。
“组团式”援藏团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四史”及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打造“爱党爱国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粤藏连心、智慧教育”“红色德育体系工程”等德育品牌。
“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广东援藏团队的主导下,林芝市第二小学与波密县松宗镇中心小学开展“高原学生5G+AR党史互动体验课”活动,利用5G技术擦亮红色教育;在上海援藏团队的引领下,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的师生们走进青稞地,亲手播下一颗颗种子,收获金灿灿的果实,在劳动中感受快乐;河北援藏团队在拉萨阿里河北完全中学教授书法,牵头成立文学社……
“来西藏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要做一棵青松,顶天立地;到了高原,我只想做一棵小草,能让裸露的大地多一片阴凉,让牦牛多一口营养,这就很伟大了。”河北援藏团队成员、拉萨阿里河北完全中学教师韩忠存感慨地说。
课堂变革同步学
“在拉萨的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改变一个孩子就是改变一个家庭。”两次参加“组团式”援藏的北京援藏团队成员、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副校长閤明海感受颇深,“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点亮了教师们的智慧,点亮了孩子们对未来的向往。”
2017年6月,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启动远程教育项目,邀请北京十二中特级教师、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教研员参与远程授课和远程教研。项目至2021年4月已实施5个批次,开展远程教育活动103场次,直接接受远程授课学生近2300人次,拉萨本地学校参与教师1000余人次。
2019年以来,“组团式”支援学校先后帮助21所受援学校建立健全教育教学和管理制度397项,强化理科和实验教学,推动课堂模式由“优质课堂”向“深度课堂”转变。
在广东援藏团队成员、林芝一中校长黄梦华的带领下,送教组仅用15天时间,跨越2000多公里,走访了全市所有县区的初中。天津援藏团队联系相关部门、企业,为昌都市实验小学免费提供无人机训练机。吉林援藏团队则致力于加强西藏自治区内的横向交流,组织受援学校管理干部和援藏教师进行校际交流互访……
“唯有读书,才能不让连绵群山遮蔽学生的视野。”江苏援藏团队成员、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教研组长蔡亚初经常给当地教师上示范课,传播江苏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并指导年轻教师参加赛课活动。她明白,必须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师结对传帮带
从平均海拔4米的上海,来到平均海拔3800多米的日喀则,上海援藏团队成员、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初中部教务主任朱凯在第一时间就投入了工作中。
为了提升学校教师的教学素养,朱凯一方面搭建起科学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将上海的教育管理理念引入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另一方面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如组织教师前往上海参加培训,邀请上海教育专家开展“云教研”活动,两地教师在线上共同探讨“双减”背景下的有效性作业。
其他援藏团队也与朱凯不谋而合。多年来,“组团式”援藏教师以“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与当地教师建立师徒结对关系677对,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备课、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提升当地教师教学能力。西藏先后选派679名本地教育人才赴支援省市学校跟岗学习,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
“3年来,我已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更爱上了这里的人民。”援藏期虽满,吉林援藏团队成员、日喀则市小学教师许殿龙心中却是满满不舍,“这种特殊的经历也将像美丽的格桑花一样永远在我的生命中绽放。援藏不易,今生无悔!”
《中国教育报》2022年08月18日第1版
作者:本报记者 杨文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