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蒲州府(今永济县)有一座大寺院,叫“万谷寺”;寺院后面有座宝塔,叫“余谷塔”。寺院雕梁画栋,建筑雄伟,十分气派,宝塔高耸入云,更为寺院增添了几分威严。在寺院的东墙下,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着修建这寺院时捐款的施主姓名,头一名叫“王守志”,是陕西合阳人。
怪!山西修寺院和合阳人有啥关系?
合阳县最南边靠金水沟有个新王庄,这村里五六十户人家,富户居多,最穷的要算王守志。他家几辈子靠卖馍馍度日,蒸的馍面白个儿大,又虚又软,人人称赞;个别人没钱,拿上几个馍馍,也就是那么回事儿,碰到有人手头紧,王守志还多少周济几个。王守志没儿女,夫妇俩相依为命。没钱买不起牲口,两口子就自己推磨,天长日久,竟把磨房的地都磨下去几寸深。可是,有一块砖头露在地外边磨不下去。老伴说:“你长短把那块砖起了,要不真把人能绊倒!”王守志觉得老伴说得对,就取来镰头几下子把那块砖刨出来,下面却是一块平光平光的石板。夫妻俩使足力气揭起石板,嘿呀,原来是一大锅白花花的银子!
王守志一生行善,平白无故地得了不少银子,便在村头修了一座神庙,又送给村里的穷人不少银子。从此,大家给他起了个“王一锅”的名儿。
却说有一年王一锅到山西蒲州办事,见城门口挤了不少人,一打问,原来是这里要盖一座大寺院,向各方施主化缘哩!有些人见他穿的土里土气,胡子拉槎地也往跟前挤,还问这间那的,便有些看不起地说:“咋?你挤的也想上缘薄?”王一锅笑了笑说:“就想上一点。”说话的人一见王一锅这副神气,有些生气地说:“那好,我把你让到前头。”王一锅没吭声,走到桌子前伸了一个手指头,写簿的人问:“十石?”王一锅摇摇头,那人又问:“一百石?”王一锅还是摇摇头。那人有些奇怪了,怀疑地问:“总不是一千石?”王一锅还是摇摇头。这时旁边看热闹的人都以为王一锅是个疯子,交头接耳,叽叽喳喳议论个不休,王一锅却还是脸上带笑,十分坦然地站着。写缘簿的人用不相信的口气又问:“难道你是一万石?”王一锅点点头:“先把这一点儿写上!”这一下在场的人都听呆了,有的说:“保险是个疯子,在这里胡说哩!”王一锅说:“没含糊,五天内送齐!”旁边有个开麻铺子的不服气地说:“你若能送来这么多谷子,驴笼头我包下了!”王一锅说:“一言为定!”
王一锅回到合阳,马上从四乡买了一万石谷子,又请各地父老帮忙用驴送一下。嗨呀,你没见那劲张,黄河边拥拥挤挤,大路上灰溅土冒,浑叫驴挤严咧!前头的驴已经到了蒲州府,后头的驴还没出新王庄,差点没把蒲州府的城墙挤失塌喽!那个麻铺掌柜开头还兑现,到后来撑不住火咧,大门一关溜咧!就这样一条驴一次驮四斗,赶第五天太阳压山把一万石谷子送齐咧!这一下轰动了蒲州府,各地的能工巧匠都赶来了。整整盖了一年,一座大寺院盖成了,一万石谷子还没用完,又修了一座宝塔,起名“余谷塔”,寺院就叫个“万谷寺”。寺成立碑,把王一锅——王守志的名字刻在了头一位。
据说至现在,每到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当太阳压山时,站在新王庄(今王家嘴)的城墙上朝东望去,隔着黄河还能看见“万谷寺”后的“余谷塔”哩!
(王子珍口述王增堂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