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陈景润
对攀登者来说,征战高峰是他们唯一的目标,当一座座大山匍匐在他们脚下的时候,一股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而作为世界第一高峰的珠穆朗玛峰,自然成为了无数攀登者的挑战对象。然而,攀登珠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实现当初的豪言壮志?不过,现实虽然残酷,但梦想总是要有的,双腿截肢的马克·英格利斯,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么?
2006年,新西兰残疾登山家马克·英格利斯,依靠一双假肢成功登顶珠峰,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登顶珠峰的双腿截肢者。一般来说,像这种励志人物,肯定会成为各大媒体版面的头条,但英格利斯却是一个例外。当年,英格利斯随着队友攀登到珠峰的8534米处时,意外遇到了处于危难之际的英国登山家戴维·夏普,但他却选择视而不见,继续向前行进。最后,英格利斯登上了峰顶,而夏普却死了。
事件发生后,很多人都唾骂英格利斯冷血无情,见死不救,简直被欲望冲昏了头脑。然而,英格利斯却表示十分无奈,他尚未来得及享受成功的喜悦时,却不得不先还原事情的真相。5月15日,英格利斯好不容易拖着假肢跟上了队友的步伐,来到了氧气稀缺,气温低至零下30℃,一直有着“死亡地带”之称的8534米处。不过英格利斯一行人却意外发现,因缺氧昏迷的戴维·夏普正躺在一块岩石后面,而且他显然已经不行了。
英格利斯回忆,他曾将自己的氧气瓶给夏普吸,同时又通过卫星电话向探险经纪人征求意见,但是对方却严肃表示,救夏普下山是不可能成功的,除非他们想一起陪着夏普一起死在山上。一个结果是一起死,一个结果是死一个,英格利斯一行人经讨论之后决定:放弃夏普,继续登顶。事实上,路过夏普身边的登山家,不止英格利斯几个人,从他缺氧被困到慢慢冻死,至少有40人对他选择视而不见。
夏普是2006年丧命珠峰的第11名登山者,在此之前,他已经先英格利斯一步登上珠峰,只是因为他没有聘请当地向导,也没有携带足够的氧气瓶,所以导致他在下山过程中迷了路,从而耗光了氧气,最终活活冻死在岩石后方。在他死后,几个好心的登山者将他的尸体转移到了附近的一个山洞,将他和其他登山遇难者的遗骸摆在一起,也算是尽了自己的一份心意。
事后,包括英格利斯在内的40余名登山者遭到舆论的谴责,埃德蒙德·希拉里爵士称他们见死不救的行为十分可耻,因为对生命的漠视,才是对荣誉的最大羞辱。不过,当人们冷静下来之后,却认为在那种极端的环境中,很少有人能重视“道德”,而且他们很多时候不是不重视,而是无法重视,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1996年的珠峰山难,同样发生了类似事件。
1996年5月10日,6名印度登山者从珠峰8300米处的突击营地出发,准备一举登顶。但不幸的是,他们遭遇了恶劣天气,其中3名登山者见状不妙,火速选择撤退,可是剩下3名登山者却坚持不走。结果次日凌晨6点时,2个日本登山者意外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印度人,他们浑身冻疮、正在神志不清地呻吟。然而,他们却未曾想过施以援手,在距离遇难者50米远的地方,日本登山者甚至还慢悠悠地更换了一次氧气,随后继续登山。
下山后,其中一位日本登山者重川英介解释说:我们已经累得无力帮助他人了,在海拔8000米的山峰上,是无法顾及道德的。关于英格利斯见死不救这件事,社会上出现了两种声音,第一种:果断放弃登山,想尽办法救助伤员;第二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牺牲,继续登山。其实很多时候,谁是谁非真的说不好,即使有的事情看起来很残忍,但却不得不做。况且身为一个有独立思维的正常人,既然选择登顶珠峰,一定要有牺牲的觉悟。大家认为,英格利斯的做法错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