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9日,我写过一篇旅游文“景致记录:庐山有一组瀑布群,其中之一就是李白诗中出现的瀑布”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在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眼中,庐山是什么模样?
庐山素有三绝:“绝壁、云海、飞瀑”。石门绝壁,就是三绝之一,徐霞客自然要去看,与他同行两位同族兄长,得知石门绝壁沿途险要,不肯去石门绝壁,只得跟他约好相会的地点,分头行动。
徐霞客与导游走到没有路的地方,就拉着藤条攀爬。走到连藤条都没有的地方,他们顺着木梯攀爬,有的木梯还腐朽了,他们仍坚持爬上去。
徐霞客登上山,只见山顶云雾弥漫,白茫茫一遍。他一步步往前,发现一座崭新的寺庙,朱楹彩栋。这座寺庙名叫天池寺,东晋僧人慧持创立,是座很古老的寺院。只因被战火摧毁,明朝时重新修建,徐霞客看到的天池寺,自然是崭新的。
无独有偶,历经战乱,明朝重建的天池寺,又被摧毁了。前些年,天池寺虽然进行了重建,不过,已不是徐霞客眼中的模样了。至于出现的那堆石头废墟门,徐霞客在游记中没有提及,是何来历不得而知。大家若想抒发思古之幽情,天池寺值得一去。大家若想看明朝的天池寺,看不到的,不如不去。
登山途中,一块大石头,刻着“竹林寺”三个字,徐霞客环顾四周,并没有寺庙。他在游记中写道,这竹林寺,就是匡庐幻境。
那匡庐幻境是怎么回事呢?据说,在周朝时,匡氏七兄弟结庐而居,在庐山修行。周威烈王派使者寻访,企图让他们外出做官。使者来到庐山,找到匡氏七兄弟的定居地点,只看见一座竹林寺,寺里没有任何人。其实,使者眼中的竹林寺,只是幻象。匡庐被匡氏兄弟施了障眼法,使者看不到而已。
从明朝到现代,无论是徐霞客,还是我们,连竹林寺都看不到,更别说匡庐了。
徐霞客辞别向导,一个人翻山越岭,来到仰天坪,这里距离汉阳峰还有几里路。在明朝,仰天坪是僧人居住的最高处。徐霞客听从建议,在慧灯和尚处歇息。那慧灯和尚每半月磨一次豆腐,叫所有徒弟来吃。徐霞客颇有口福,正巧碰到慧灯和尚磨豆腐。他利用等待晚餐的空隙,拉着一位和尚,去最近的一位慧灯徒弟住处。那里石壁陡峭,犹如刀削,那弟子就在绝壁上安居。上下全凭悬梯,徐霞客自然登了一回悬梯。
清晨,徐霞客告别慧灯,攀援茅草,拉扯荆棘,走了两里山路,来到汉阳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是庐山最高峰。徐霞客站在峰顶,南观鄱阳湖,见水波浩荡;西俯视脚下,见群山延绵不绝。
徐霞客下山,前往三叠泉。一路上,跋山涉水,行走不易。徐霞客淌水过溪涧,溪水中的圆石头太滑,溪水中的尖石头又直刺鞋底。这样艰难地走了三里路,他总算见到三叠泉中的一叠:瀑布水珠乱溅,喷涌如雪花飞舞,潭水却是碧绿如黛。
徐霞客在三叠泉旁攀登,只听瀑布轰鸣似雷,却看不见。颇有苏轼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了看三叠泉全貌,徐霞客又走了两里路,登上对面山的峭壁,总算将三级奔流的瀑布,尽收眼底。徐霞客游庐山,是跋山涉水,一步步用脚丈量的。这不同于浪漫诗人李白,他笔下的庐山,是那么仙气飘飘。
旅行家徐霞客,临行前总是做足功课:前人游记、地方志,他全看了个遍。到实地旅游时,他又亲验真伪,一探究竟。这样的人不成旅行家,还有谁能成旅行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