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处乡镇都有着
属于自己的独特记忆
它们可以是一砖一瓦
一草一木
或者是那看不见的
比砖瓦比草木更具有
深刻意义的文化遗存
在闽清西南部,距县城42公里处,有个四处环山的省璜镇。这里的合龙桥、娘寨古堡等历史悠久的古建筑享誉内外。
其实
除了古建筑
这里还有一道传承了800多年的美味:
福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由当地手工作坊制作的土特产
香糟鸭!
在省璜镇前峰村
非遗保护项目省璜香糟鸭
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罗美华家中
她正忙着制作香糟鸭
罗氏家族制作
传承香糟鸭的历史
有几百年之久
到罗美华这一代
已是第十五代了
罗美华说,香糟鸭最重要的第一关就是食材番鸭,都是在她自己基地养殖的,周期在150天左右。在这里还有个小秘诀,就是一个周期的番鸭再加工成香糟鸭之前要饿上几天,这样制作出来的香糟鸭吃起来,瘦而不腻,香、脆、有嚼劲、有韧劲,肉香味十足,回味无穷。
省璜香糟鸭历经十三道繁杂工序
而且全部是纯手工制作
才会成为舌尖上的美食
香糟鸭好吃
但制作过程却不简单
↓↓
省璜香糟鸭,最早便诞生于合龙桥附近的一家食肆里。时间,大约在宋乾道年间。
香糟鸭甫一出现,便广受当地人的欢迎。后来,省璜先祖们家家户户都有制作糟鸭的习俗。
宋代合龙桥哪一家食肆发明了糟鸭这种吃法,现在已无法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将糟鸭工艺、配方逐步完善,变成闽地著名的一道美食,是众多民间厨师的功劳。
南宋时,朱熹游学闽清,在文友会中偶得香糟鸭,大赞其糟香独特。
明嘉靖年间,戚继光入闽剿倭,他食用过闽清香糟鸭之后,感觉精神倍爽,力量倍增,便派人专门采办。
戚继光是山东蓬莱人,谭纶是江西宜黄人,俞大猷是福建晋江人,戚家军主要是浙江义乌人,戚继光用香糟鸭犒赏三军将士,也让闽清香糟鸭更广为人知。
到了民国时期,当地民间厨师对香糟鸭制作,进行了关键的革新。
同时,各家食坊各显身手,研制出各自的配方,使得香糟鸭的品相、口感日臻完美。
就在前不久,省璜香糟鸭还参加了在福州举行的第44届世界非遗大会,由于其独特的风味,深受五湖四海的朋友欢迎。
对于土生土长的闽清人来说,香糟鸭是我们一起成长的儿时伙伴。香与糟,都有赖于红曲与粮食带来的造化。鸭子与香糟是天生的良配,那一秒入魂的风味,变成了你侬我侬的长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