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多、精、美”而闻名
安岳圆觉洞:飞天造像堪比敦煌壁画
圆觉洞飞天雕像
游客参观圆觉洞景区
四川现存石窟寺(含摩崖造像)2134处,为全国第一。其中,有中国佛雕之都美誉的资阳市安岳县,是四川石窟最多的县域。
“你不知道的川渝秘境”系列报道,寻访首站来到安岳县圆觉洞。
古、多、精、美“一佛二菩萨”最著名
早在东汉时期,安岳境内便出现了以崖墓壁刻为代表的石刻艺术。至隋唐以来,安岳石刻出现了规模宏大、技艺精湛的以石窟寺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安岳石窟”艺术。
“安岳石窟上承云冈、龙门,下启大足,是安岳石刻的主体和代表,也是川渝石窟体系的节点和中国中晚期石窟艺术发展的缩影。”安岳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当地有石窟寺及石刻类不可移动文物230余处,石刻佛经15窟、40余万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10点,以“古、多、精、美”而闻名。圆觉洞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圆觉洞位于安岳县城东南约1.5公里外的云居山上,因有宋代开凿的石窟雕刻十二圆觉而得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造像集中于云居山之南、北两岩,造像区长186米,共有大小造像1933尊,碑刻题记25处,最为著名的为“一佛二菩萨”。
安岳石刻讲解员周春已有18年的解说生涯,她已记不清来过多少次圆觉洞。
进入景区,首先经过的是教钟寺,这栋建筑系从别处迁建而来,条石、木梁、小青瓦,是川东现存最完整的明代穿斗式木结构古寺庙建筑之一。拾级而上,便来到“一佛二菩萨”所在北岩石刻区。
所谓“一佛二菩萨”,周春解释称,即净瓶观音、释迦牟尼佛、莲花手观音的雕像。
净瓶观音头戴花冠,身披璎珞,左手提净瓶,右手执杨柳枝。正中间的释迦牟尼佛,整个头和身躯略向右侧,面带微笑,双目俯视。再往后则是莲花手观音,这尊造像头戴雕刻极为精细的全镂空化佛花冠,跣足立于双莲台上,面容慈祥,眼神睿智,神态自如,造型有着浓郁的唐代遗风,体态丰腴,面部圆润。
地方特点突出 飞天形象堪比敦煌壁画
两宋时期是安岳石刻造像的高峰时期,此时的造像题材,带有浓重的密教思想,造像技艺已臻成熟,完善的造像风格完全摆脱了犍陀罗艺术的影响,形成了地方化、世俗化的特点。
“圆觉洞的石刻造像就具有很强的地方特点。”周春举例说,净瓶观音造像给人的感觉是呈自由、放松的状态站在并蒂莲上,其中的焦点就是手里的净瓶,“过去的造型都是托着,而这尊观音则是拎着。”
此外,净瓶观音头顶两侧的飞天也很具特色。周春解释,在古印度神话中,飞天是护法神,一般为一男一女。传入中国后,飞天逐渐本土化,也更女性化。“我们熟知的敦煌飞天一般是托着或提着花篮,或反弹琵琶,而圆觉洞这组飞天却是托着‘盆景’。”
记者注意到,两侧飞天一左一右遥相呼应,一个朝内,一个向外。“好像飞天在围绕着观音飘动,营造了一种环绕的感觉。”周春介绍,净瓶观音造像右侧的飞天造像,其侧着身,半躺于祥云上,双手捧着盛有荷花蕾的器皿,“很像现在人们说的‘葛优躺’,给人感觉是很舒适。”
除飞天以外,圆觉洞的石刻雕像还刻有植物花草图案。在这些花草的映衬下,搭配造型仪态万方的飞天,让人从静止的石刻造像中感受到潜在的生机。此外,净瓶观音等雕像虽刻于北宋,但飞天上的矿物颜料依然色彩鲜艳,色泽不亚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
有学者认为,石刻飞天的凿刻难度是壁画飞天所不能比拟的,匠师们不仅要付出心思思考飞天的结构之苦,而且还要付出凿刻躯体之劳。从这个角度而言,圆觉洞的石刻飞天较之壁画飞天的存在意义和美学价值,就更显宽泛。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陈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