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崔颢曾写过一首《黄鹤楼》,其中除了有有关黄鹤楼的名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之外,下一句便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与黄鹤楼隔江相望的晴川阁便因此得名,于是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晴川阁和黄鹤楼是同时期的建筑,其实不然,黄鹤楼可比晴川阁老上太多。
现在的晴川阁位于武汉市汉阳区晴川街的龟山东麓禹功矶上,北面与汉水相邻,东面则与长江相接,据说是整个武汉地区唯一的一处临江而立的名胜古迹。之前提到它得名于唐朝崔颢的诗句,但是它真正始建的年代却是明朝嘉靖年间,还不是主要建筑,而是在嘉靖二十六年的时候,时任汉阳太守的范之箴修葺禹稷行宫(又叫禹王庙)时才增建的附属建筑,没想到现今竟然“喧宾夺主”,成为了与黄鹤楼并列的武汉三大古迹之一,而禹稷行宫目前虽然也建在,也是整个晴川阁三大主体建筑之一,不过总的来说似乎却成了晴川阁景区的一部分,让人不得不感叹。
不过,现今的晴川阁也并非保持明朝明朝建筑的风格,而是以清朝的风格为主。那是因为它曾多次被毁,最后一次重建是在1985年,算算也就三十多年的样子,因此让人感觉很“新”,但是重建的晴川阁又并非是以现代风貌重建,而是以清光绪年间的晴川阁为蓝本,因此又带着丝丝古韵。
除了晴川阁本阁与禹稷行宫,晴川阁第三个主体建筑就是铁门关。据说此关始建于三国时期,当年吴魏便多次在此相争,此后历朝历代这里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直至唐朝时期汉阳建砖城之后,其军事作用才逐渐弱化,而慢慢变成一条交通要道。铁门关同样命途多舛,多次经过毁损,现今留存的建筑比晴川阁复建还晚一些,1990年12月才复建完成。
三大主体建筑之外,整个晴川阁内还有诸多附属建筑,“荆楚雄风”碑便是其中之一。这块碑是在清朝乾隆三十五年由荆南观察使李拔所书,意在赞扬荆楚民众与洪灾水患顽强拼搏的精神。而旁边还有同样鉴于清朝乾隆三十五年的禹碑,相传为大禹治水成功后刻石纪念,看来乾隆三十五年水患严重,楚波亭、朝宗亭等附属建筑也有类似的表示。
总的来说,晴川阁虽然没有黄鹤楼或是古琴台那么历史悠久,不过三者能并列为武汉三大古迹自然有它的意义存在,因此如果到武汉旅游的话,可以到这里看看,感受一下有“楚天第一名楼”之称的晴川阁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