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遵化清东陵 周鸣天
2121.7.24日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境内西北30公里,西距北京市区125公里,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是河北省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部分资料摘自百度)
1、入关第一帝世祖顺治皇帝的孝陵位于南起金星山,北达昌瑞山主峰的中轴线上,其余皇帝陵寝则以孝陵为中轴线按照“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观念依山势在孝陵的两侧呈扇形东西排列开来。各陵按规制营建了一系列建筑,总体布局为"前朝后寝"。“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审美思想贯穿于每一座陵寝建筑中。
2、清东陵进门后进入神道,有全长达5.5公里的孝陵主神路。皇帝生前走的道称为“御道”,也叫“御路”,那死后呢?则称“神道”或者“神路”了。主神道:中国古代帝王陵区的主神道是公用的,如同大树的主干,而去往各陵的辅神道有如分支。
3、清东陵于1661年(顺治十八年)开始修建,历时247年,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15座陵园。陵区南北长12.5公里、宽20公里,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
4、清东陵裕陵的井亭为顶覆黄琉璃瓦四方建筑,御用水井,在清代还没有自来水的年代,是前来的皇室成员、管理陵区内务府官员和役员们生活的必要设施。
5、“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碑。下马碑是昔日皇家设立的谕令碑,是一种显示封建等级礼仪的标志,上书"官员人家,至此下马 "字样,裕陵设立的谕令碑不仅有汉字,还有满、蒙文字镌刻,以示对乾隆皇帝的恭敬。
6、“大碑楼”内存亁隆皇帝谥号碑。在清代皇帝的大碑楼(即圣德神功碑亭)都是由嗣皇帝下令营建的。碑文也是由嗣皇帝撰写的,乾隆皇帝知道自己死后,嗣皇帝也会给自己建个大碑楼。于是在乾隆52年下圣旨,说将来胜水峪建立圣德神功碑时,要仿照新修建的明长陵碑亭样式,发券成造,其规模大小不可以超过景陵的制度。裕陵的碑亭,内存亁隆皇帝谥号碑。
7、裕陵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的陵寝,位于孝陵以西的胜水峪,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乾隆十七年告竣,耗银170多万两。如果说,清东陵得集明、清皇陵之大成,那么,乾隆皇帝的裕陵堪称清东陵之冠。
8、隆恩殿是陵寝地面建筑中规模最大的。只有帝后的大殿才能称为隆恩殿,妃园寝称为享殿,王爷园寝称为享堂。殿前丹陛石被游客挡住部分。以前,常人是不能在丹陛石上走,只能从它的两侧走,因为它是帝王权力的象征。
9、大殿展品之一,“嵌珐琅开光彩花瓶”:清宫陈设器,瓶体彩画勾莲、蕉叶、如意云、花卉等图案,珐琅器为西洋舶来品,皇家专用器物。乾隆帝生前喜爱之物件。
10、金漆木八宝之一:螺、轮:轮,即“发轮,法轮表示佛法圆轮,代代相续,是生命不息的象征,后为佛教借用,象征佛法象轮子一样旋转不停,永不停息。螺,即白海螺,一定是右旋的,法螺表示佛音吉祥,遍及世界,是好运常在的象征。
11、裕陵大殿的金丝楠木柱,金丝楠木,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木材,画工细致、雕功精妙、精美绝伦、游龙云海、八方来朝。
12、“大殿须弥座台基的螭首”,螭(chī )或螭首,是古代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属于一种没有角的龙。在中国古建筑或器物上常用它的形状作装饰,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其造型做工堪称精妙。
13、琉璃花门前的玉带河上建有三座规制相同的一孔拱桥,也称升仙桥,龙凤柱头栏杆,桥两端以靠山龙戗住望柱。这三座拱桥造型优美,雕工精细,这是乾隆皇帝越祖制而建,但并未形成定制,因而在清陵中仅此一例。
14、“二柱门”清代陵制,位于陵寝门以北不远的正中神道上。有两根四棱柱形的石柱和一个夹楼构成。石柱顶部是望天吼。只有保持领土完整的帝王才能在帝王陵中建造二柱门。北面进入裕陵方城明楼。
15、裕陵地宫金殿里人头攒动,汉白玉砌成的9券4门上及券顶上雕刻的菩萨造像栩栩如生、咒语及佛花图案复杂。筒直就是“石雕艺术的宝库”。
16、威武微妙的菩萨法像,镇守地宫。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寝,位于孝陵西侧的胜水峪,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年),完工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历时九年,耗用白银203万多两。
17、“孝仪皇后”,清高宗孝仪纯皇后魏佳氏(1727年10月23日-1775年2月28日),满洲镶黄旗人(原为满洲正黄旗包衣),乾隆帝的第三位皇后,嘉庆帝生母,内管领魏清泰之女。嘉庆帝曾多次写诗怀念母亲,主要收录于皇子时期《味余书室全集定本》中以及之后的《御制诗集》中。
18、“淑嘉皇贵妃”淑嘉皇贵妃,金佳氏,武备院卿三保之女,原为金氏,初隶内务府包衣。乾隆十六年九月家族奉旨出包衣,抬入满洲正黄旗,嘉庆年间改金佳氏。1928年7月裕陵地宫被军阀孙殿英炸开,地宫遭到浩劫,淑嘉皇贵妃亦未能幸免。
19、乾隆皇帝在年近中旬的时候,就已经计划着给自己修建陵寝,作为最自负的皇帝,他的陵墓和棺材选材用工用料自然也是最好的了,于(1743年)开始修建自己豪华的陵寝。
20、与其同时代的俄罗斯彼得大帝(1721年11月2日—1725年2月8日在位),此时多次派员前往西欧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本人则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随团出访,先后在荷兰的萨尔丹、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等地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最终把一个落后的莫斯科大公国变成了强大的俄罗斯。
21、站在地宫门外向南望去,石五供、二柱门、琉璃花门、隆恩殿。入关第四帝乾隆皇帝的裕陵承袭景陵规制,但稍有展拓。一是神路区的牌楼门以北增加一孔拱桥。二是石像生增至8对,比景陵多出3对。三是在陵寝门前增设三路一孔玉带桥。四是在三路三孔桥两侧对称地各增设一座三孔平桥。
22、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去世,临终前将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景寿、协办大学士尚书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任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同治帝载淳处理朝政;又给皇后和皇太子(由皇帝生母懿贵妃代管)两枚代表皇权的印章,希望他们相互牵制。
23、定东陵是清王朝最后营建的皇后陵,也是建筑最齐全,体系最完备的皇后陵。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将隆恩殿前丹陛石的图案换成象征中国古代女人至高无上权利的“凤在上龙在下”的丹陛石。这也是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的政治反映。
24、隆恩殿是陵寝的主要建筑之一。在隆恩殿建筑中,以慈禧陵隆恩殿及东西配殿建筑工艺水平最高。慈禧陵建于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慈禧以年久失修为借口,重建隆恩殿和东西配殿。重建后的慈禧陵三殿的梁枋架木、门窗隔扇,全部采用名贵的黄花梨木构制。在深褐色的原木上,直接沥粉贴金。
25、“隆恩殿的龙柱”,龙呈行、卧、升、降状,千姿百态,光彩夺目。所有这些为其他陵寝建筑所未见。仅贴金一项,就用掉黄金4592两之多。三大殿木构架全部采用名贵的黄花行梨木。梁枋及天花板上的彩画不做地仗,不敷颜料,而是在木件上直接沥粉贴金,其图案为等级最高的金龙和玺彩画。殿内墙壁雕有寓意“万福万寿”、“福寿绵长”的砖雕图案。
26、三殿内的墙上镶有大小不等的30块雕花砖壁,共计237平方米。所雕花纹有“五福捧寿”、“四角盘长”、“万字不到头”等。所有雕砖的外围,均饰以蔓草、莲花和珠文,凡凸起的花纹,全用赤金叶子贴饰,底部用黄金叶子贴饰,赤黄二金,交相辉映。三殿内外彩画中,共有2400多条金龙。
27、每每皇帝上朝,宫殿御道两旁立满文武百官,齐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轰然拜倒,三扣九拜。于是皇上琢磨着升天后不仅要把陵寝修建得势比宫殿,也要把这身前的荣华气势带进那个世界。
28、慈禧隆恩殿内的历代名画、书法。咸丰帝死后,皇子载淳即位,定年号“祺祥”。叶赫那拉氏与皇后钮祜禄氏(当时的中宫皇后慈安)并尊为皇太后。顾命八大臣企图专权,权力欲极强的慈禧非常不满,于是联合在京主持和谈的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奕訢,利用帝后和咸丰帝的梓宫回京的机会发动辛酉政变,设计逮捕了八大臣,判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自裁、肃顺斩立决,其他人革职。奕訢被封为议政王。
29、慈禧太后的墓葬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三月初九清明节,由同治皇帝亲自勘察风水,于十五日将平顶山改为普祥峪定为慈安母后皇太后的墓葬,普陀山改名普陀峪,定为慈禧太后的墓葬所在。两陵由第七世样式雷雷廷昌主持设计修建,于当年八月同时动工,于光绪五年(1880年)六月同时完工,耗时六年,耗银五百多万两。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慈禧陵又重修一次,工程历时十三年于一九零八年十月十八日完工。
30、“石五供”清代陵制,只有皇帝陵和皇后陵内才设石五供,祭台下枋上的图案,雕刻最精美、最形象,五供一般是指陈设在佛像前或神位前的五件器物,即一个香炉、两个花瓶、两个烛台。香炉居中,瓶和烛台在两侧依次排列。清朝时期,皇家女眷到此止步。
31、慈禧墓棺内珍宝:尸体入棺前,在棺底铺三层金丝串珠锦褥和珍珠一层,共厚一尺.头上部为翠菏叶,脚下置粉红碧玺莲花.头戴珍珠凤冠,冠上最大一颗珍珠大如鸡卵,价值一千万两.身旁放金,宝石,玉,翠雕佛爷二十七尊.脚下两边各放翡翠西瓜,甜瓜,白菜,还有宝石制桃,李,杏,枣二百多枚,身左放玉石莲花,身右放玉雕珊瑚树.另外还有玉石骏马八尊,玉石十八罗汉,共计七百多件.葬殓完毕,又倒入四升珍珠,宝石两千两百块填棺。
32、戊戌政变后,中国北方兴起义和团运动,慈禧素来对洋人不满,于是产生了利用义和团对抗列强的想法,对列强宣战。慈禧一方面要求各省将军督抚认真布置战守事宜,继续利用义和团围攻使馆、抗击八国联军;另一方面,她令荣禄前往使馆慰问各国使臣,又分别致国书于俄、英、日、德、美、法等国元首,请他们出面“排难解纷”、“挽回时局”,但是,八国联军并没有停止进攻。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33、慈禧地宫的宝顶之上的土壤中,确实寸草不生,据说是把生土硝石还有硫磺一起放在锅里翻炒,制成的熟土,这样的土可以做到寸草不生。该墓于民国十七年五月十七日上午被冯玉祥旧部孙殿英盗掘.陪葬文物有二十余车。
34、慈禧陵的方城明楼是陵寝的至高点。清代帝王在选勘陵址时,以中国传统的“风水学”理论为依据,刻意追求“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的山川形势,以达到“天人合一”的意象。
35、清东陵由北向南望去,陵区东侧的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势皆西向,俨然左辅;西侧的黄花山似白虎雄踞,势尽东朝,宛如右弼。靠山昌瑞山龙播凤翥,玉陛金阙,如锦屏翠障;朝山金星山形如覆钟,端拱正南,如持笏朝揖。
36、案山影壁山圆巧端正,位于靠山、朝山之间,似玉案前横,可凭可依;水口山象山、烟墩山两山对峙,横豆陵区之南,形如阙门,扼守隘口。马兰河、西大河二水环绕夹流,顾盼有情;群山环抱的堂局辽阔坦荡,雍容不迫。这天然造就的山川形势,对于镶嵌于其中的陵寝形成了拱卫、环抱、朝揖之势,实为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37、宣统元年(1909年)十月,葬于河北省遵化市菩陀峪定东陵,定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太皇太后”,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简称“孝钦显皇后”。
38、慈禧陵宝顶下地宫出口。1908年11月15日未时(下午2时左右),叶赫那拉氏于中南海仪鸾殿病逝,享年七十四岁。慈禧临终遗言说:“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39、慈禧陵宝顶下地宫通道。1984年元月,内棺被专家打开,确认这个上身包裹黄绸、下体裤子上绣满“寿”字、右脚穿白绫袜、左脚赤裸的完整尸骨,就是慈禧。含恨吞辱的慈禧永远无法“安卧”。正是她对自己死后之葬如此骄奢,引来了整个清东陵(除顺治孝陵)屡屡被掘的“奇辱大难”。
40、裕大村原来叫“裕陵大圈”,(圈念quan er 四声,而且有儿化音),是当年管理陵区内务府官员和役员们住的地方.裕陵大圈是管理维护裕陵人员的住地。现在,裕陵大圈、裕陵小圈仍居住着许多满族人,他们是清代裕陵守陵人的后裔,主要姓氏有黄、沈、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