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源镇白玉村是梅县区第一个省级绿美古树乡村,白玉村海拔600多米,是梅县境内不多见的高山古村之一。白玉村位于一个四面环山的荷叶状小盆地中,四周的群山出产的野生苦笋、竹笋、红菇、杂菇、木耳、金银花等特产小有名气。全村现存11座客家传统古民居,多数建于明末清初,其中丘氏宗祠始建于1585年,是一个保存较完好的客家古村落。
去松源白玉古村,看传统客家民居
从S223线出来,要走8公里左右的盘山水泥公路,我骑着摩托车左拐右拐,好不容易才到达高山环抱的白玉村。幸好一路上风景不错,我几次停下来看山村美景。
走进白玉村,迎面是一座写着“白玉村”三个大字的门楼。门楼左边有一排宣传白玉村的大型图文广告,游客可以借此了解白玉村的基本情况。
广告牌中最醒目的是一幅用无人机拍摄的有几座大型古民居的白玉村风景照。白玉村现存的传统民居中,有些大型的古民居已经粉刷一新,看不出多少古朴的韵味。白玉村最古老的古民居,有400多年历史的丘氏宗祠,也全面翻新,屋顶换成了灰色的琉璃瓦。
站在村中的小山坡上往下看,客家民居与周围绿色的草木相映成趣,组成了一幅乡村韵味十足的客家山居图。
我最喜欢的还是白玉村那些保留着最原始风味的一杠杠独立的杠式楼。这些杠式楼楼高均为2层,石墙脚,黄泥墙,木门木窗木栏杆,还有走起路来整栋楼都听得到的木楼梯木棚板。
杠式楼之间还长着一些杂草,一切都是很自然的样子。在这里,很多人都可以找回童年的记忆。许多有趣的故事,曾经在这里发生;难以忘却的岁月,穷困而又快乐的日子,曾经在这里留下印记。一年一度的春节,蒸甜粄、蒸发粄,炸苏烧、炸肉丸、煎圆子,这些客家人特有的小吃,让客家人的春节过得特别有年味。
到白玉村古树公园去摘红菇、采蘑菇
白玉村的门楼左侧有一个乡村古树公园,园内古树成林,属于国家级保护植物的古树有46株,不少古树都挂有政府统一编码的保护牌。古树公园内新建有凉亭和带有仿古护栏的休闲步道,方便游客游览和休息。
7月12日上午,我从白玉村门楼左边的水泥路直入,很快就到了白玉村的古树公园。
在古树公园的台阶上,我碰巧遇到一位当地的村姑从树林里出来,手中的白色塑料袋里装着半袋蘑菇,我跟她打了招呼,得知她刚才是在古树公园内摘红菇。征得她的同意后,我看了她刚摘的红菇,形状像一把把微型的雨伞,菌盖圆圆的,红红的,厚实的菌盖底面是白色的菌褶,一根根白胖的菌柄表面有一层淡淡的粉色,仿佛涂了一层很薄的胭脂,看起来很可爱。我从袋子里取出几顶红菇,放在地上,拍了一张照片,大家看看漂亮吗?这是不是正宗的红菇呢?
红菇鸡汤、红菇瘦肉汤那鲜美的感觉相信很多人还记忆犹新吧?想喝红菇鸡汤吗?自己到白玉村古树公园来采摘吧。嘘!小声一点,不要给白玉村的人发现了哦。
一村两古寺,阐释了白玉村历史上曾经的鼎盛
松源白玉古村竟然有两座建于明代的古寺:云庆寺和永福寺。云庆寺位于淘金山,从松源镇去白玉村陡峭的山路左边,有一条水泥路可以直通云庆寺。据说白玉村淘金山当年有金矿,真的可以淘金。
永福寺位于村子后面,古寺门前的石砌小路可以通往隆文镇苏前村。如今两座古寺都修葺一新。一个位于高山上的古村落竟然有两座明代古寺,可以想象当年的白玉村是何等的兴旺?
白玉村大水坑永福寺附近还有一段值得纪念的革命历史:
1929年10月,红四军6000余人从闽西进驻梅县松源, 24日凌晨红四军撤离松源,留下雷鸣远(湖南人)、邓雄等10多名红军骨干充实到梅县松江区赤卫队。1930年春,松源化联村湖洋坝成立了松江区赤卫队总队,红四军骨干雷鸣远任区赤卫队总队长兼党代表。
1930年冬,雷鸣远队长率赤卫队员在松源白玉村堡垒户王云贤家(今永福寺旁)活动,有坏人到松源乡公所告密,国民党官兵从松源、隆文、宝坑三面包抄,赤卫队员在白玉村大水坑一带与敌人展开激战,不少赤卫队员壮烈牺牲。雷队长等红军骨干的头颅被国民党军砍下并拿到松源桥下街示众。解放后,有白玉村村民在大水坑战场捡到不少子弹头、子弹壳。
春天到竹林里挖竹笋,夏天去竹海听风吹竹叶的琴韵
从白玉村村中心到建于1630年的永福寺之间,有一条宽约4米水泥山路,蜿蜒的山路两旁是一片片苗竹林,有几百亩之多。走在山路上,竹林里凉风习习,丝毫感觉不到夏天的闷热,与城里的炎热相比,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当天下午,我重返白玉村,在村子里的古民居周围兜了一圈。四五点钟的时候,我再入苗竹林,阳光透过竹叶之间的空隙,斜照在竹竿上,将竹竿的影子,投射到竹林下,有一种说不出的美。
7月中旬,苗竹林下早已难觅竹笋的影子,但风吹竹叶的声音,那么自然,那么优美,那么动听,仿佛有一位穿着古装汉服的美女在竹林里弹奏着那古老的琴韵,那么悠扬、婉转,让人回味无穷。
特别鸣谢:白玉村的革命资料主要参考梅县区老区促进会王继伟会长的相关文章,结合采访白玉村村民的采访记录编辑而成,特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