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成都9月1日消息(记者 邱栎艺 通讯员 胡果)中国巴文化之乡、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天府旅游名县、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四川省首批试点全域研学示范区县……翻开宣汉县文化和旅游“成绩单”,硕果累累。
据悉,过去五年,宣汉县高举“文旅靓县”战略,坚持“双百方针”繁荣文化事业,探索“文旅融合”实施全域旅游,该县文化和旅游事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竞相发展,花开并蒂。
▲民俗表演(张平王利/摄)
文化事业百花齐放
巴文化研究“宣汉共识”形成
宣汉境内巴文化遗存丰富,远古巴人后裔——土家族聚居于该县东北部一带,境内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家坝遗址,是中国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如何让人们对巴文化有更直观更清晰的认识?宣汉提出,打造一幕巴文化主题剧目,带领游客“穿越”古老巴国。
2020年9月29日,大型沉浸式巴文化情景史诗——《梦回巴国》在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梦回巴国》剧场震撼首映,该剧以巴王和湘君的一段悲壮凄美爱情传奇为主线,讲述了传说中一夜之间神秘消失的古老巴国经历从诞生、迁徙、建立家园到经历战火、最终灭亡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梦回巴国》的成功上演,不仅是首台巴文化大型剧目,更是对巴文化的一次艺术凝练和现代弘扬。
不只是打造剧目,在普光镇进化村,巴文化另一标志性符号——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建设正如火如荼。
百花齐放,是对宣汉过去五年文化事业的准确概况。
通过搜集整理地方文化、非遗故事、民间传说和本土民歌,该县创作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文艺精品。先后编辑出版了《远古巴文化的圣地——巴山大峡谷的文化解读》《巴山大峡谷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集》《巴风歌韵》《百里诗峡》《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资料集》系列书籍、诗集和民歌集。小品《挖穷根》入围四川省第十六届戏剧小品(小戏)大赛决赛,《良心》荣获四川省第二届艺术节“群星奖”,舞蹈《巴山女人》荣获“一带一路”2019中泰文化艺术节金奖。
同时,宣汉还成功举办了巴文化学术研讨会,形成了巴文化研究“宣汉共识”。整理的《薅草锣鼓—传唱千年》巴山号子入刊《寻景四川—四川再发现》,《五马归槽的原始森林》《薅草锣鼓》和《褶皱“博物馆”——巴山大峡谷》入编《四川文旅普查导刊》。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体验基地和土家余门拳体验基地入选首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
据了解,宣汉县龙泉土家族乡、渡口土家族乡、马渡关镇被四川省文化厅命名为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三墩土家族乡大窝村、渡口土家族乡马老村等22个特色村被列为四川省“文化扶贫示范村”。
▲五马归槽知青林(张平王利/摄)
全域旅游处处皆景
已构建起“一区四圈”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宣汉县旅游资源优厚,森林面积达39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2.09%;有森林公园2个,地质公园1个,自然保护区1个,素有“川东林都、天然氧吧”美誉。
洋烈水乡、峨城竹海、巴山大峡谷、马渡石林……过去五年,宣汉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A级景区数量大幅增加,有3个国家4A级景区和6个国家3A级景区,已构建起东龙头、西休闲、南康养、北体验、中观光的“一区四圈”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旅游发展的脚步不能止步于此,全域旅游的根基仍需进一步夯实。
近日,宣汉县通过主流媒体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五马归槽”度假区新名字。活动期内共收到网民推荐的新名字500余个,此次征集活动标志该县全面启动景区升级打造工作。
五马归槽林场始建于1957年12月,林场海拔1060-1620.5米,林区面积2.137万亩,其中由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相融组成的原始林海1万余亩堪称秦巴地区南端面积最大、树种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天然阔叶原始林。
以运动康养为主题的五马归槽景区将成为该县又一张旅游名片。
处处皆景,是对宣汉过去五年旅游业的最好诠释。
过去五年,该县重点围绕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开发项目,分别实施了罗盘云顶滑雪场、梦回巴国剧场、巴人印象博物馆、巴山红军公园、红三十三军纪念馆等全域旅游项目建设。各A级景区全面建设提升,游憩休闲内容不断丰富。旅游道路、集散体系、旅游厕所、停车场及标识系统等公共服务配套施建设逐步完善;旅游大数据中心高标准建成,智慧旅游服务取得新突破;山水运动、康养度假及特色美食、民宿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先后评选“特色美食”“名小吃”50家,新晋星级酒店1家,“四上”文旅企业达22家,示范效应大力彰显,旅游供给品质不断提高,全域旅游格局不断成形。
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被誉为四川省文化和旅游扶贫典型案例;三墩土家族乡大窝村成功申创“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高峰岩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巴山云顶旅游度假区成功入选省级旅游度假区;蒲江街道洋烈社区、渡口土家族乡桃溪村获评2020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巴山大峡谷(刘乾坤/摄)
文旅融合赋能发展
登陆“四川最受网民喜爱的网红打卡地”榜首
“第一天游览大象洞、桃溪谷,第二天上罗盘顶,晚上看《梦回巴国》、水舞秀、民俗表演,吃八大碗,住民宿……”今年暑假期间,重庆游客杨先生一家到巴山大峡谷旅游,在对景区详细了解后,拟定了一份旅游“行程表”。
“几十个‘菜品’,总有一款适合你”。这是该县打造开发巴山大峡谷的初衷和定位。
赋能发展,是推进文旅融合的最终目的。
据悉,宣汉县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从2015年的426万人次、16.1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千万人次、超百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95%、676%。以旅游为主导的服务业占县域经济比重由2015年的27.2%提升到40.4%,带动该县GDP突破4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0亿元。巴山大峡谷景区自2018年7月开园迎客以来,累计接待游客488.39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1.65亿元,被评为“成渝十大文旅产业地标”“最美中国文化旅游目的地”,荣获“2020四川最受网民喜爱的网红打卡地”榜首、首批四川省地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称号。
巴山大峡谷所处的宣汉东北部,曾是该县最偏远、最落后、最贫穷的地区,片区内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02个、贫困人口9.1万人。2015年,该县依托片区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举全县之力实施旅游扶贫开发,截止到2020年,该片区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推动全县实现“整县摘帽”,成功探索出一条贫困山区依托文化旅游实现脱贫奔康的新路,实现了穷区变景区,景区变富区。
巴山大峡谷的成功实践让该县尝到了融合发展“甜头”。过去五年,该县精心培育了巴旅公司等规模以上文旅企业13个,成功培育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省级以上特色文旅品牌24类41个。
同时,该县聚焦产业融合,探索体旅、农旅、林旅、康旅等方面深度融合。先后打造君塘花仙谷、庙安花果山等农旅融合示范园区28个,建成省市级农业主题公园3个,形成了千亩玫瑰园、万亩脆李示范区、万亩中医药基地等农旅产业带。建成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2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3个。
(文/ 图/张平 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