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文旅强市战略,全方位展示保定市文旅行业建设成果,近年来,保定市连续举办了多届文旅行业“十佳”评选。其中,2019年度文旅十佳评选表彰名单,包含了诸多景区、度假区、新业态小镇、酒店,值得回味的特色餐饮、特色小吃,以及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化艺术年度人物等。因此我们策划了《走近保定文旅十佳》系列栏目,带你品读保定文旅行业的魅力与风采。
眼下,正是吃糖葫芦的季节,焦黄色的脆糖衣包裹着红红的山楂,像一颗颗小灯笼一样闪闪发亮。在保定,有家糖葫芦店会在每年这个时间开门营业,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无论是晴天还是刮风下雪,店前排队的顾客总是络绎不绝。这就是古莲花池门口西侧的“糖葫芦王”。这里的小小一串糖葫芦,却承载着保定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甜蜜记忆。
2020 年,“糖葫芦王”被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评选为“2019 年度保定十佳旅游特色小吃”。我们如约踏入小店,听老板赵锡康将创业 30 年来的故事娓娓道来。
一位顾客的 20 年甜蜜回忆
车停在了“糖葫芦王”的店门前,“我到了我到了,就买你平常爱吃的红豆沙的吧?”这是她与电话那边母亲的对话。张女士说,母亲平常不爱吃什么零食,但就偏爱他家糖葫芦的口味,觉得他们家做的比别人家香上许多。
“还记得我第一次吃到他们家糖葫芦的时候,店面还在古莲花池的另一边,那时我上初中,到现在少说也得有 20 年了。在冬天下晚自习放学回家的路上买上一串糖葫芦,山楂和冰糖加在一块甜脆甜脆的,别提有多好吃了。”这是张女士关于“糖葫芦王”的回忆。
这家门店前总是客流如织。张女士说,她这 20 多年来,基本每次来都需要排队,等待时间最长的一次将近 30 分钟。裕华路的行人众多,有的是逛着逛着看到“糖葫芦王”的门牌驻足看看后,买一串儿糖葫芦边逛边吃;也有开车来的顾客,专门来古莲花池门旁的店里带上几串儿糖葫芦。
作为“糖葫芦王”的老板,赵锡康有时候会以顾客的身份“微服私访”,他喜欢问问排队的顾客或者买完的顾客“口味怎么样?好不好吃啊?”每当得到肯定的回答时,他都会觉得特别满足。
一位匠人的 30 年创业经历
小店门前有一个特色,就是贴满了赵锡康和众多明星手持糖葫芦的合影,赵忠祥、石富宽、尹相杰等等。而店门前悬挂的“糖葫芦王”牌匾,也是由已故相声演员侯耀文题写的。一个卖糖葫芦的老板,如何结识了如此多的明星呢,这成了不少顾客的疑问,而这一切,还要从 30 年前说起。
1988 年,刚过而立之年的赵锡康为了补贴家用,白天在工厂工作,下班后就推着手推车在古莲花池门前卖糖葫芦。因为出摊时间短,许多顾客并不认可,这让他非常苦恼。加上天气寒冷 ,每天还要两头跑,赵锡康多次萌发放弃的念头,“但我还是想再坚持一段时间,因为我对自己做出的糖葫芦口味非常有信心,也不想让祖传的手艺被搁置。”这一坚持,时间就到了 1992 年底。
这一天,赵锡康和往常一样在古莲花池门前卖糖葫芦,一位顾客走了过来问道:“这人来人往的,你的糖葫芦怎么卖得不快啊?”赵锡康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年头短,顾客还不认他呢。这位顾客又问:“看着不错,好吃吗?好吃的话给你宣传宣传,我们是电视台的。”赵锡康没把人家说地“宣传”当真,但还是答应免费给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们都尝尝,送出去了 100 多根糖葫芦。这位顾客品尝完之后拿出了自己的工作证,赵锡康这才知道面前的这位真的是一家电视台的制片主任。“味道是真不错,你愿不愿意去参加今年的春晚啊?”
1993 年初,赵锡康带着自己制作糖葫芦的工具与原料,应邀参加了当年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他向观众展示了自己制作糖葫芦的各种绝活,手艺获得了许多人的称赞,也开始结识一个个明星大腕。
节目播出后,赵锡康的小推车前开始排起了长队。
一张“保定名片”的“良心”一生
“糖葫芦王”这个品牌打开后,赵锡康有了自己的加工厂,专门用于生产糖葫芦,顾客们在各处门店购买的糖葫芦都是从加工厂进行供货的。据赵锡康介绍,平常工作日,客流量水平正常的情况下,15 斤一箱山楂一天就需要用 40 多箱,100 斤的白糖一天要用两袋,如果赶上节假日,用量就要翻上一倍,光山楂一天就要用上 1000 多斤,整个冬天,山楂的进货就要大几十吨。
谈及自家糖葫芦的特点,赵锡康用“香、甜、酥、脆”四字概括。“之所以能发展成保定著名品牌之一,得益于糖葫芦的用料考究。“咱做的是‘良心’,啥时候都不能偷工减料。上好的红果、饱满的豆子、优质的白糖,每样都是我精心挑选,熬糖的火候也有独到之处。”他告诉记者,货真价实的平民路线是老店长盛不衰的“秘籍”。
30 年前,赵锡康给自己的糖葫芦起名儿的时候,就一心要叫“糖葫芦王”,每次给别人解释这个名字的来历时,他都要说:“我不姓王,但我就是要在糖葫芦届里称王,很庆幸,我坚持了这么多年,也算不负这个店名。”
如今,“糖葫芦王”已发展近百家加盟店,北京、石家庄等周边城市均有销售,甚至广东、深圳的食客也能品尝到“保定糖葫芦”。赵锡康说,自己很想把“糖葫芦王”作为保定的一张名片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道,这么好吃的糖葫芦来自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