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着乡村振兴、脱贫致富的步伐,四川农业大学结合学校自身地理位置深入西南腹地,融合学校特色学科,成立了由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组成的“羌日瞳瞳”社会调研小组。调研小组深入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区,展开了为期17天的调研与科学研究,重点针对震后区内发展中等的桃坪羌寨作为抽样样本进行深入仔细的调研,通过提供科研研究和后期分析,以数字化方式展示最终实践成果,达到保护和宣传大山深处的景点的目的,为整个区域的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桃坪羌寨距汶川城区16公里,距成都139公里,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黄线旅游圈的重要景区之一。“一夜羌歌舞婆娑,不知红日已瞳瞳”,这是昔日桃坪羌寨的景象。而2008年汶川震后,许多传统羌族文化随着灾难逝去,其中包括有形的院落、碉楼,无形的语言、文字、传统习俗等,文化足迹的消逝使得羌寨人一度陷入困境。
十几年过去,桃坪羌寨虽然已经脱离绝对贫困,但是相对贫困程度仍不容忽视。旅游业为桃坪羌寨发展的主要动力,截止2006年时,桃坪羌寨共接待 10 万人次,同年投入 2100 万元开始对桃坪羌寨新区进行开发。2008 年开始灾后重建工作,这为桃坪羌寨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经济和政策上的扶持,但目前羌寨旅游业发展前景仍不容乐观,振兴桃坪羌寨村落,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刻不容缓。
图为日出时刻的桃坪羌寨。 周永洁 拍摄
调研小组于7月17日从成都启程,经3小时车程,到达桃坪羌寨。之前因为暴雨等恶劣天气影响,出发日期一再推迟。到达桃坪羌寨后,调研小组走访询问当地居民和游客时,大概推测出桃坪羌寨客流量较小的原因:桃坪地区较偏僻,且海拔较高,山地天气多变,冬春气候寒冷,气象条件尤为复杂,天气因素对客流量影响巨大。此外,桃坪羌寨虽处在九黄线旅游圈内,却不属于游客的必经之地,很多游客并不知道有这个地方,羌寨原有的特殊地形地貌和当地特有的碉堡景观未被较好地利用和宣传,尚未完全走进大众视野。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调研小组住在当地民宿住下,白天在桃坪羌寨附近对居民和游客进行问卷访谈,进入老羌寨感受它的独特人文气息和景观魅力,并以游客的身份对游览过程做出评价和建议。同时对遇到的羌族老人进行谈话访谈,了解当地人的生活,听她们讲述桃坪羌寨成为景区后的变化等,以此挖掘更深刻的旅游元素,提出合理规划,科学推进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之后还对桃坪羌寨建筑及道路布局、尺度等进行了测量记录,针对羌寨内部各景观节点进行调研,为后期构建数字化景观打下基础。
此次桃坪之旅,调研小组通过实地调研感受到了桃坪羌寨的独特文化,进一步了解了古寨空间景观设计的奥妙之处,相信后期的研究成果一定会为桃坪羌寨这个古老的寨子注入新鲜血液,为当地旅游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图为调研小组对游客进行旅游问卷调查。周永洁 拍摄
图为小组成员对桃坪羌寨的速写。 刘昊霖 提供
图为调研小组成员与羌族居民的合影。 王慧文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