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山苍苍,梅海汤汤,
惟我祖德,山高水长。”
头戴卜帽、身穿马褂的主祭师
吟诵古祝文,
雄浑有力的声音响彻整个菉猗堂
……
一场沿袭一千多年的
赵氏家族祭礼上演!
10月23日,珠海斗门市民及外地游客穿越时空隧道,在宋赵氏后人聚居的南门古村感受千年非遗的魅力。
鼓乐齐鸣,锣鼓喧天。由手举红黄相间的“皇族祭礼”旗帜的旗手引路,灯笼手、锣鼓柜、祭者、皇爷皇后、文武官、舞姬等100多人身穿着古代服饰,从接霞庄出发,沿着长长的石板路,浩浩荡荡巡游至菉猗堂广场。
随着通祭喊礼,仪式开始。
旗手挥舞着旗帜开道,文武官整齐列队,穿着浅褐色汉服的祭司、穿着粉白色衫裙的舞姬、手持竹帛的学子依次鱼贯而入。
祭司抬着三牲、水果等祭品进场。
缕缕琴声,悠悠扬扬。古典音乐响起,舞姬挥起衣袖,舞起宋代宫廷舞,襦裙翩翩。
随后十余名学子缓缓步入,叩首礼拜后席地而坐,打开竹帛研习经典。
“奏大乐!主事者各执其事,主祭者就位。”在通祭的指挥下,祭司分两排站立,主祭司进香、献酒、读祝文和焚宝奉献,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宋朝皇族祭礼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南宋赵氏皇族后裔繁衍的斗门镇南门村代代相传。
知多D
南门村赵氏家族祭礼俗称“皇族祭礼”,自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起,距今已有长达1000多年的历史。
祭礼仪式一直以口授相传的形式沿袭下来,直至2008年,由南门接霞庄宋魏王第29代传人赵德春以文字形式整理成文,随后由南门毓秀社宋魏王第30代传人赵承华再作相关修编,使祭礼仪式相关程序、祝文等较为完整规范,之后被列入珠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治家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治家
通讯员:梁少冰、周俭民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王其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