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帘洞石窟群的飞天 天水日报 作者:神和新闻 时间:2021年10月20日 来源:天水日报
□ 李春霞
风 物 志
武山县水帘洞石窟群中,保存有绘画技艺高超的古代壁画代表性艺术形象——飞天,拉梢寺、水帘洞、千佛洞单元分别完好地保存了北周时期特有的双飞天壁画。
飞天是佛经中的乾闼婆(天歌神)与紧那罗(天乐神)的合称,她们的职能是侍奉佛陀和天帝释,因能歌善舞,周身还发出香气,所以又叫“香音神”。飞天是敦煌壁画中一种优美多姿的艺术造型。
从艺术形象上说,飞天不但是一种文化艺术的形象,而且是各种文化的复合体。它是不长翅膀,不长羽毛,没有圆光,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和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的飞天。
在印度佛教中,通常将能在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飞天主要在佛窟墓室的壁画中,而在中国道教中,则称为“飞仙”,飞仙也大都画于石窟墓室的壁画之中。
拉梢寺南区左侧菩萨头上方绘两身伎乐天。前面一身较模糊,体型呈“V”字形,上身模糊,下着红色长裙,披帛搭肩向后飞扬,绘红色圆形头光。后面的一身较清晰,头部模糊,双手合十于胸前,上着紧身襦,下着长裙,披帛搭肩向后飞扬,绘红色圆形头光。
水帘洞主佛上方绘一佛结跏趺坐于圆形的覆莲座上,双手于腹前作禅定印,佛顶绘半圆形的华盖,佛两侧各绘四身飞天,高髻,袒上身,下着裙,躯体呈“V”字形。
千佛洞飞天绘圆形的头光,梳四叶状高发髻,面长圆,细眉丹眼,带项圈,袒上身,披披帛,下着长裙,手中持物,形象飘逸灵动。
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飞天的艺术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与情趣,都在不断变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绘有不同风格的飞天。
不管是印度佛教中的飞天也好,或者是中国道教中的飞仙也罢,其相似之处,就是希望“神”和“仙”会飞,都希望墓室主人死后的灵魂能羽化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