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阳江众多的旅游景点中,边海村实在是被低估了。
在此之前,很多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这个村的名字。
边海村,位于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儒洞镇,在阳江人的母亲河------漠阳江的西边,阳江市的南面,阳西县的西面。
许多人以为到这个村子仅仅只是欣赏一座展馆------至少在我们来这个村子之前就是这样想的。实际上,这个村子远比我们想象的有意思多了。
村里确实有一座展馆,陈列着边海村悠久的历史。
在许多年以前,边海村只是一片沙洲,三面环海,一面临河,是一个5日不雨就小旱,10日不雨就大旱的地方,人们温饱很成问题。在许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唯一可想的事情便是怎么能够填饱肚子------边海村的村民只能到别的地方买点鱼虾赖以果腹。
日子过得实在是明眼可见的苦。
所有来边海村的游客都会直奔展馆而去,只是,大部分人都无法亲眼见到一幅牌匾,那才是展馆的镇馆之宝------因为珍贵,大部分时间都不会轻易示人。
牌匾上是一段批语,来自于1955年10月27日《在和自然灾害斗争中成长起来的边海乡农业生产合作社》一文的按语,按语是毛主席亲写的一段批语,是对当年农业生产合作社工作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这段批语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边海人,直到今天。
当年,边海村人的日子有多苦?据说,抗旱的时候一亩田需要挑水灌溉120担,可能刚浇好水,又遇上暴雨,儒洞河的水发起脾气来,可能就颗粒无收了,导致村里70%以上都是贫困户。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边海第一社成立了,这是阳江成立的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这个合作社做了几件大事:边海村没有淡水,那就引进淡水;没有渔港,那就建一座;开荒地、加工粮食,养猪、养鸭,修堤坝......硬是将边海村的硬件设施从无做到了有。
在边海村展馆里有一个画面刻画了当年的劳动场面,当年国家正处于发展时期,没有先进的农具,也没有先进的机械设备,几乎所有的体力劳动都需要依赖全人工完成。
但是,合作社班子没有人喊苦,也没有人喊累,甚至没有人偷懒,目的只有一个:让边海村人早日过上好日子。
最终,合作社的目的达到了,人们真的过上了比以往不知道好多少倍的日子。为了纪念那段“开荒”的年代,人们将毛主席的批语刻在了牌匾上。
那压根就不单是一幅牌匾,而是一座丰碑,是贫穷与富有的分水岭。
可能许多游客来了边海村看一眼展馆就走了,但是假如你用无人机航拍边海村,用上帝视角看一眼边海村,便会从心底为这个村子感到激动与震撼。
除了村庄,这里所有能够利用的土地全部被利用起来了,大片的水塘,大片的田地,像一幅巨大的画布陈列在这片土地上。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边海村人民的日子过好了,而且有目共睹。儒洞河上每日渔船繁忙,村民收入来源增加了,再也不是那个食不果腹的时代了。
要想富,先修路。
1993年,人们在儒洞河上架起了一座217.5米长的桥,从此,村与村之间的来往再也不需要依靠渡船,交通的方便,给边海村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也带来了无限可能的前景。
现如今,再走在边海村,看到的是一片祥和气派,再也不是那个什么也没有的小沙洲了。
那是一个时代的人对另一个时代人的祝福与成全。
旅游贴士:
边海村地址: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儒洞镇边海村
交通:适合自驾
门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