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审计)
今年国庆假期是九寨沟景区历经四年修复后全域开放的首个长假。景区内,游人如织,连续3日接待量达到上限。“‘补妆归来’的九寨沟更迷人。”四川省审计厅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工作人员种净植难掩激动——“8·8”九寨沟地震发生后,审计厅派出两名干部到当地挂职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种净植是其中之一。
不仅如此,为推动“阳光重建、廉洁重建”,审计厅在过去4年共对“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开展了7次跟踪审计。
跟踪审计期间,审计厅对《“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确定的217个项目实施情况和83个责任单位履职尽责情况进行了全覆盖审计,提出审计建议27条均被采纳,推动整改问题190余个,推动追责问责9个单位和16名人员……助力九寨沟更美“补妆”。
突出过程监督
跟踪审计及时“纠偏”
经历过“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20”芦山强烈地震,对“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审计厅已有一定经验。但审计厅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处长吕庭江坦言,“开展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压力还是不小”。
“九寨沟是世界自然遗产,重建工作广受关注。此外,重建工作与当地脱贫攻坚工作有重叠,资金量较大、项目较多。如何能在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同时突出重点、确保实效,很‘考手艺’。”吕庭江介绍,在已有经验上,审计厅对九寨沟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进一步突出了“跟踪”这一概念,强调全程统筹、过程监督。
记者了解到,除将项目推进、资金使用审计贯穿始终外,跟踪审计工作注重把握整体审计的节奏,确保历次审计重点与重建工作进度相匹配。比如,前期审计重点关注项目要素保障和工程规划、施工许可、环境影响评价等开工前手续的办理情况;中期审计重点关注行业主管部门、项目业主履职情况以及勘察、设计、监理等相关参建主体履约及其提供服务质量情况;后期审计重点关注完工项目验收投用、结(决)算办理和投资绩效情况等。每次跟踪审计持续时长为两月左右,以数十个项目为对象,确保对总规中的每一个项目都至少开展一次审计。
不同于项目完结后的结(决)算审计,跟踪审计通过提前介入,同步动态跟踪重建过程中相关单位的权力运行,以“边审计、边规范、边整改、边提高”的监督模式,及时“纠偏”。
“在对一个总投资约2000万元的公租房维修项目开展审计时,我们发现承包方偷工减料、未按图施工。及时指出后,项目所在地综合执法部门对承包方和监理方都作出了相应的行政处罚,承包方也及时按原设计进行了返工。”审计厅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副处长刘学军举例说,若不开展过程监督,一旦项目完工投用,将存在永久性功能缺陷;若再返工也会造成更大的浪费,付出更大代价。
突出服务保障
“治已病”更要“防未病”
过去4年,常与审计工作人员打交道的九寨沟景区管理局纪委书记白志远有个直观感受:此次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工作突出了“防未病”,更好地发挥了审计监督作用。
这样的感受源于一张清单——灾后恢复重建启动之初,阿坝州审计局提请以州政府办名义发文、九寨沟县审计局会同相关部门联合行文,印发了“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风险提示清单,对相关单位和领导干部易出现问题的55个履职风险进行提示,增强其守住底线、不越红线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灾后重建不仅仅是工程项目重建,更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持续提高,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审计中,我们一方面关注失职渎职、损失浪费、违法违规等问题,另一方面也注重从风险警示、政策制度优化、推动解决现实难题等角度入手,突出审计工作的服务保障作用。”审计厅副厅长沈健介绍,对灾区部分业主单位和参建主体来说,灾后重建工作是全新领域,项目管理能力可谓空白,鉴于此,省州县三级审计机关将服务寓于审计之中,及时建立了面向灾后重建各参与主体的重建业务培训机制,陆续为200多名干部详细讲解行政主管部门、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在重建项目推进中应履行的职责,以及建设单位提升项目管理能力的方法等。
除了审计监督工作,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厅也积极开展调查,查找原因,推动建章立制。发现部分个案问题后,审计厅对灾后恢复重建中12个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建设的项目开展了专项审计,揭示了行业配套制度不健全、参建方对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理解存在偏差、业主管控能力不足等带来的工程质量风险、计价风险,提出了及时配套完善相关制度、加强风险防控等审计建议。
审计监督发现问题的同时,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推力”。在对项目投资绩效开展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某污水处理站竣工4个月仍未投用,原因是配套的供电设施设备未跟上。通过审计报告提出问题后,该项目的供电问题很快得以解决。
据介绍,截至目前,7次跟踪审计发现的206个问题已有超过9成得以整改,推动了灾后重建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保障了重建规划的顺利实施。
来源:川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