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我们的餐桌上总是绕不开一道时令水果——冬枣,冬枣虽然在河北黄骅、河南等均有种植,但绕不开的却是滨州的沾化冬枣。鲁北平原上黄河三角洲淤积的肥沃土地,让整个沾化县都成了冬枣的代名词。
沾化冬枣种植面积之广、大枣之甜脆想想都流口水,60多万亩的冬枣种植面积,让沾化不仅空气里都弥漫着香甜的气息,也让这里的生态冬枣旅游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沾化旅游不仅可以吃到地道的冬枣,还可以进入田间地头和枣树来个亲密接触,更可以呼吸这自由而香甜的乡村季风。
下洼镇是沾化冬枣的主产区,这里有个冬枣生态旅游区,但是更让游客喜欢而必须来个合影的则是被称为“冬枣嫡祖树”的一棵古树。
冬枣嫡祖树位于沾化冬枣研究所院内(生态旅游区斜对过富民街路东),也就是现在的于慎德纪念馆所在处,这个枣树长得除了高约6米、树冠直径10余米高大繁茂之外,好像也没有太多的奇特之处,但是就是这个不奇特的树,却是下洼冬枣所有冬枣树的母树。
冬枣嫡祖树的故事还得说起下洼镇冬枣的由来,在沾化地区,古时枣树是当地家庭庭院中的吉祥树,据说只有喜事或者大事才能吃得上,而这棵冬枣树是种植在平家村一户村民庭院内的。
冬枣嫡祖树据载始于明朝(约公元1400年左右),燕王朱棣挥师北上时,一棵大枣树遭遇了雷击,但是后来这棵树的树根死而不僵,又有新枝从地下长出,或许是雷击让枣树产生了变异,它的枣更脆更甜,而这棵新生的枣树树龄距今也有了300多年。
后来当地发展冬枣,因为这棵枣树的不同,接穗嫁接的枣树均是来自这棵古老的枣树。也就是说,沾化冬枣万万棵,都离不开一棵300年的古树,而我们现在吃到的冬枣都是它的子孙辈的枣树产出的。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棵枣树,如今的冬枣嫡祖树是从平家村移植过来的,还被列为了沾化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而依然枝叶繁茂的古树老而益壮,每年还能有300斤左右的产量,但是想要吃它的枣,一般人是不舍得吃的,据说卖到了近千元一斤。
冬枣嫡祖树一侧是冬枣研究所,各种品种的枣树琳琅满目,只是对于外行的我们是看不懂的,只能说原来冬枣还有不同的品牌!
研究所进门的地方有一处二层小楼,这里就是于慎德纪念馆。
于慎德是沾化首个农村党支部创建人,1907年出生在下洼的于家村,为是沾化区第一个共产党员。1942年于慎德在与日寇的战斗中重伤被俘,英勇就义。纪念馆采用图片、实物展示、多媒体等,展示了于慎德的生平事迹。
小楼的一楼则是用大面积的篇幅,讲述了沾化冬枣的发展,以及现在冬枣产业的现状。
冬枣如今成了沾化的名片,而冬枣的故事还在延续,曾经的庭院经济,如今成了生态旅游产业,但无论沾化风光变得多美,我们都应该看一看这棵冬枣嫡祖树,毕竟冬枣的今天来自它的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