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不仅仅只以大麻闻名于世,其首都阿姆斯特丹等大城市的红色区,更是世界各国观光客必定到访的热门景点。然而,红灯区并不如表面上光鲜亮丽,在霓虹灯下更多的是性工作者的辛酸故事。
在荷兰政府的官方网站上,可以找到如何成为女性工作者的最初步指引,年满18岁是首要条件。红色区的合法工作年龄是荷兰地方政府制定的,所以阿姆斯特丹红色区知名的橱窗女性工作者必须年满21岁,年满18岁的女性工作者则只能担任呼叫的伴游小姐,不能租用橱窗。
女性工作者在荷兰被视为自由工作者,要登记自顾者工作证,依收入缴税。在特殊时期,例如新冠疫情,也可以根据自身经济条件,申请政府合法的补助。
有人认为合法的特殊产业,代表荷兰很开放。其实荷兰虽然从来不把女性工作列为非法,立法管理特殊交易也有很长的历史,但这样的动机,与其简单归因于是自由开放,更多学者认为这是因为荷兰人务实性格,既然问题就是在那里,性交易和人们的性需求不会消失,那么与其禁止,不如思考怎样面对这样的问题。
壹
荷兰红色区的历史由来
历史追朔到15世纪,水手上岸后,需要解决生理需求,有需求就有供给,这就形成了阿姆斯特丹红色区的最初雏形。自2000年开始,荷兰政府将性产业专区的设立,准许成为市政府等级的业务,当时几个大城市都设立颇具规模的专区。阿姆斯特丹旧教堂附近也规划为性产业专区之一,橱窗场所招牌霓虹闪烁,成为著名的代表象征。
然而从2008年开始,荷兰政府提出10年缩减法律,不少城市的红色区,如鹿特丹、乌特列支,都关闭或缩减规模。阿姆斯特丹虽然靠红色区,特别是橱窗场所赚取了大把的观光收入,但也一直有不同意见的检讨声浪。
自2020年起,阿姆斯特丹已全面禁止私人观赏团及旅行团参观红色区,理由除了应该尊重女性工作者,阿姆斯特丹副市长出面时也说,观赏女性工作者作为观光吸引手段已经过时了。
今年2月,荷兰阿姆斯特丹当局打算将知名红色区迁出市中心,包括最大的知名红色区德瓦伦,目的是想转型,将阿姆斯特丹重新打造为旅游城市。大多数市议员都认为,如果要改变阿姆斯特丹吸引的游客类型,红色区搬迁有其必要。
游说团体“红灯联盟”(Red Light United)表示反对,并指出他们调查红色区170位女性的性工作者,其中90%希望继续待在阿姆斯特丹是中心的红色区工作。
贰
红色区女性工作者也要进修?
不过,要成为赚钱的女性工作者还是得有两把刷子的!2017年的时候,红色区资讯中心发布了这样的好消息,阿姆斯特丹市政府与义工组织合作,提供女性工作者进修证书,来帮助增进技能,训练为期4个月,只收400欧元。
但是唯一的挑战是训练所在地将成为教育单位,距离最古老且历史悠久的大麻店“斗牛犬”只有249米,而根据地区法规,大麻店又必须离学校250米远,这个困境恐怕有待政府出面协商解决。思考要不要报名参加学校之前,别高兴得太早了,因为这其实是愚人节的玩笑新闻,也是荷兰人幽默感的展现!
不过呢,虽然没有证书学程,但是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专门的知识,提供给女性工作进修的工作坊还是不少,包括怎样处理税务等比较一般的知识,到如何应付难缠的客人和工作技巧等行业潜规则。近年,也有各种如何从事线上虚拟性爱的工作坊。
看来不论从事哪个行业,专业技巧都得因应时代需求的不同而进步。
叁
被观看的红色区橱窗
有人会开玩笑地说,要看必须趁早,红灯区搞不好快要消失了。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正在发生。
阿姆斯特丹其实有3个红色区,但最负盛名的就是旧城区火车站旁这一块,这里有着最古老的历史。在荷语地区被称为“De Wallen”,中文翻译“德瓦伦区”,但这个字其实就是字面上看起来的样子:“墙壁”。有两种说法,一是因为位于该区域邻近旧港口的某些运河曾经被围起来;第二种解释是因为围墙曾经是“有偿性行为”的代号。
阿姆斯特丹的德瓦伦区,虽然还是提供特殊服务,主要消费者也是游客,但这个区域目前为城市带来附加的观光价值,更为可观!
每个来到阿姆斯特丹的人几乎都会去红色区逛逛,这里的逛逛多数就是字面上的意思,走走看看的人远多于实际消费的人。红色区内标榜介绍红色区相关知识的“博物馆”就有4家,参观票价从7到12欧元(约52到88元),其中的红色区秘密博物馆还附设有橱窗座位,让游客坐在那里体验被观看、被挑选的感觉,据说练习从橱窗里和外面的人调情互动,有助于提升自信心。
有人会付费参加25到40欧元(185到296元)等不同价位的红色区英文导览,这些1个半到2个小时的步行导览以红色区做号召,但包含周边商店参观与历史讲解。其中30欧元以上的行程,特别强调以女性工作者亲自导览作为号召。换句话说,如果愿意再多付5欧元,就会亲自看到一名女性工作者。除了专家出马直接回答问题,本来就该比较贵一点。不可否认,这也是行销,总是有人冲着猎奇的心态愿意多付出这5欧元。在顶峰时刻,每小时最高有27个旅行团出现在红色区。
有人不参加导览,纯粹街边走走,至少也带动了消费人潮。但女性工作者抱怨,都说了明令禁止拍照,怎么还是有人非得偷偷照相,搞得她们得发脾气不可。当然除了自由行的旅客,团进团出的旅游团,更是让老教堂城区过度拥挤,女性工作者抱怨来来往往的人潮,甚至对她们无礼的注视,都会影响生意。
2018年4月起,阿姆斯特丹市政府管制红色区观光行为,5人以上旅游团才可以申请进入,而20人以上的团体客则禁止进入,且必须行为规范,包括不能大声喧哗,经过女性工作者橱窗,除了不可以拍照,游客停止走动时需背对橱窗女郎。
如果被抓到导游可能会被罚190欧元(约1400元),旅游公司则可能被开罚950欧元(约7030元)。
肆
性工作者的辛酸故事
如果前面的段落,让人觉得红色区是闪亮的,那么接下来,跟大家分享的是,闪光背后与女性工作者相关,更多属于女人的故事。
目前在荷兰从事合法女性工作者的,荷兰本地人的比例约只有1/3,长期以来,高比例的是多米尼加和哥伦比亚的移工女性工作者,后来又加入邻近较为贫穷的国家,包括捷克、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
女性工作者虽然合法化,但国际组织还是常常在各地查获与荷兰特殊工作产业有关联的人口贩运问题。换句话说,固然在荷兰的女性工作者受到合法保障,但每个人的自主意愿并无法完全肯定。
非大城市的红灯区,没有了旅游景点,没有游客看热闹的氛围,那是实实在在做生意的场所。夏日傍晚的红色区只有几户,一闪一闪的霓虹显得有些孤单而萧瑟。
年长的荷兰女性带点怜悯地说,不然你让这些可怜的女人怎么办呢?当地女性很不喜欢这个红色区,只要可以她们都不想经过。但是取缔红色区或者不让她们营业,只是让一切的特殊交易转为地下化或非法化,对这些女性也更没有保障。难道有更好的办法吗?这位年纪偏大的荷兰女性的态度或许可以作为一种具体而微的象征。不是那么喜欢,但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所以以回避来避免冲突。
确实,虽然有人喊出不尊重女性工作者就是不尊重女性的口号,在荷兰从事特殊工作也可以合法,但是容忍不完全等同于接纳包容。因此,有必要多了解红灯区招牌后面的故事。
荷兰有个“Spot 46”正是专门提供女性工作者税务谘询服务的公司。很多移工女性工作者因为不懂荷兰语,也因为教育程度不高,不具备电脑技能,所以根本不会使用线上翻译软体,在税务或申请补助时需要各种协助。
“Spot 46”谘询专员维拉说道,来谘询的移工女性工作者很多都是属于侯鸟型,这种非常辛苦,她们工作在荷兰,但个人生活脉络还是在家乡。大多数是来荷兰几周,然后回家几个星期。两地间的文化差异,会带来适应困难。而且在荷兰期间她们会拼命工作,一天10-12小时的接客生活,一周7天。先不论工作难度,超时工作不仅影响健康,也让她们在荷兰几乎没有私人生活与休闲,不少人在荷兰期间会非常想家,甚至影响心理健康。
女性工作者有少部分收入确实很好,少数月收入可以超过10000欧元(约74000元),假设1年工作10个月,这已经是在荷兰收入的前10%以上。但更多数的女性工作者都只有普通的收入,有些还因为收入不好,必须仰赖社会救济。
但对候鸟型的移工女性工作者来说,因为汇率的关系,工作所得通常足以支撑在故乡的家庭,有些人除了负担自家家计外,还负担亲友的,普遍一位候鸟型的移民性工作者可能要照顾10-12位家人。移工女性工作者多数是通过亲友间的口耳相传,知道可以来荷兰打工。家有幼龄儿童或青少年的,不一定会告知孩子外出工作的性质,但成人亲友多数都是知情的。
维拉这几年的工作心得和她观察周遭荷兰人士对性工作者的态度。维拉表示除了回避,不谈这个话题,人们对于女性工作者也常常抱持着不切实际、非常平面的想像。例如大家会惊讶,什么,女性工作者居然会有小孩?听到有些女性工作者会一直工作到法定退休年龄的67岁,也会觉得很不可思议。这些态度有时近乎伪善,让人感到非常挫折。
社会不能转头不去看女性工作者的工作议题,毕竟女性工作者并没有得到非常好的照顾。而即使不是受逼迫,多数担任女性工作者的人往往是相对弱势,需要受助的一群,这个工作通常是在非常有限选择中做出的选择。
“Spot 46”所属的非营利组织“Shop”,对于愿意转行的女性工作者提供各种职涯训练,其中比较容易转行的工作是销售店员和服务业。如果是非本地的女性工作者,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必须加强她们的荷兰语能力。参加者都是那些愿意留在荷兰的人,至于候鸟型的移工女性工作者,多数并无意愿移居荷兰。
“Spot 46”也倡议人们要以更立体的方式看待女性工作者,人们对于女性工作者的偏见或看法可能永远不会消失,但合法女性工作者就像你我一样,都是衡量各种资源后,试着通过自身努力,养家糊口。“Spot 46”最近也开始通过社群媒体,在征求当事者同意后,分享女性工作者自身的故事,包含日常生活足迹、嗜好兴趣和喜欢的食物,希望帮助大家可以穿透这个职业的污名,看见背后那个平凡的人。
多数人可能对于红色区的初始印象会是观光的、有趣的、值得一游的。然而如果进一步去了解,这些人也是合法的女性工作者。通过看红灯区的热闹之余,千万不要忘记,里面的每个女性工作者都有属于她自己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