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过川藏线吗?
那是无数探险家想要征服的地方
许多热爱旅行的人曾到访多次
但你曾注意过
怒江边一座特殊的桥墩吗?
无人机拍摄的怒江大桥旁的桥墩 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近日
一段关于桥墩的视频
刷屏网络
背后的故事让无数人感动
视频来源:“新华社”抖音
桥墩里是一位烈士
当年修筑怒江桥时
一位战士因连续作业身体疲劳
不慎掉进
10多米高、正在灌注水泥的桥墩里
混凝土迅速凝固
战友们想尽一切办法
也未能将他救起
最后只得含泪将他筑进了桥墩
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但拆除旧桥的时候
独独保留了这座桥墩
它立在江边
如同一位战士驻守在那里
如今
很多汽车兵
在经过怒江的这座桥墩时
都会按响喇叭
并点上一根烟
摇下车窗,投向窗外的峡谷
鸣笛和献烟
这个颇具仪式感的举动
成为一种特别的致敬
视频播出后
近5万网友留言致敬
这座桥墩
已不单单只是桥墩
而是铭记无数筑路者的一座丰碑
1950年初
11万筑路大军挺进西藏
彼时,整个西藏没有一条公路
所有的交通运输全靠人力、畜力完成
解放西藏
更要为西藏人民带去现代文明
担负解放西藏重任的十八军
同时担负起修筑进藏公路的重任
1950年,筑路大军挺进西藏途中,官兵们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抬运石料 (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修路,是从徒手敲石头开始的
当时的标准现在看来并不高:
三层路面——
一层石灰,一层黏土,一层石子
轧平后形成公路
但是,横在战士们面前的
是14座终年积雪的雪山
和远比我们现在所能想到的
更恶劣的自然环境
参与修路的第一期人员
就达到了十余万——
包括解放军、工程技术人员和各族民工
这十余万人
用钢钳、铁锤这些最原始的工具
修了4年
当时,在机械施展不开手脚的高原
一切只能靠人工
几乎每推进一米
都要造成大小不等的滑坡和塌方
施工的第一年就有不少于
2000名战士和民工为此献出生命——
365天中
牺牲人数最少的一天是5人
资料图:悬崖边开山筑路
当年担任爆破任务的
小炮班班长张福林
在山间作业时被坠下的巨石砸中
伤势严重
醒来后,卫生员要给他打强心针
被这位战斗英雄拒绝
他说:
我不行了,要为祖国节省一针药
正在半山作业的某工兵团八连三排
脚下岩石轰然碎裂
整个排的战士跌入滚滚江水中
排长命令年轻的小战士顺着保险绳脱险
自己则被一个巨浪掀入江中
壮烈牺牲
正在“老虎嘴”施工的一五七团六连二排
遭遇突然暴发的泥石流
9名战士随着塌陷的路基坠入江中
被滔滔江水吞噬
……
1954年年底
川藏公路正式通车
11万筑路人
4年零8个月
全长2255公里的公路
平均每公里牺牲2人
……
这些数字
至今读来仍让人眼眶发热
筑路战士在怒江两岸的悬崖陡壁上辟山筑路(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当时
修通路是第一要务
牺牲的人太多太多
通常只能在路旁掩埋
在石头或木牌上写上名字
筑路工程结束后
部队仍然任务不断
后来又历经改编
最终使烈士的故事和姓名
湮没在历史深处
筑路战士在辟山开路(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几千名筑路烈士
许多都没能留下自己的名字
有的留下了姓名
但只有名字和部队番号
什么时候牺牲、籍贯在哪里
都没有详细记录
直至今天
仍有十八军后人
在寻找自己前辈的牺牲地
1952年,筑路民工在甲皮拉山顶铲除冰雪,让汽车通过(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慎应 摄
在一个个壮烈的牺牲故事里
我们看到了一个
充满激情与奉献的时代
看到了那一代先辈
为信仰和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也许我们再也找不到烈士的名字
但烈士们的功绩
不会因他们的无名而消失
(来源: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