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毛泽东《重阳》。
重阳节,亦称老人节。
昔有愿望带家中老人登高山,可惜老人腿脚不便,须慢慢锻炼,做足各种准备方能成行。
由此感悟:登山趁早,趁年轻,勿拖延。
理由是:观光其一,悟道其二。
壹
我特别喜欢山,也喜爬山。
年轻时精力充沛,曾挑战攀爬海拔1868米的海南五指山。
海南五指山
五指山从海平面突然高出1800多米,高差极大,十分陡峭。
那时候没有什么途径做攻略,又偏偏不喜走寻常路,选择了完全没有成型的山路攀爬,正可谓无知者无畏,凭着血气就冲了上去。
其中有好几段需要垂直攀登!
往上攀登时需手脚并用,前路不知如何,是否一路均如此艰辛呢?心里没底,又很是害怕,冷汗直冒,都没敢往下看。只咬紧牙关拼命向上爬。
好不容易爬到顶峰,拍了照,看看时间,有点害怕天黑,赶快返程。
下来的时候,走到岔路,我犹豫了。
内心还是不肯承认自己有点恐高,决定不同其他游人一起下山,而是很倔强地继续挑战自己,选择了沿上来的路返回。
这可就真要命了,走到那几处几乎悬吊的地方,眼睛看着几乎垂直的山体,我的心脏突然跳得很厉害,浑身无力。
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真有恐高症。
大脑一片空白,难道要在荒山野岭过一晚?
看到天色暗了下来,内心生起了绝望。
此时想到“武松打虎”的桥段,心想,拼了吧!
硬着头皮,抓住藤蔓和树根慢慢垂直地爬下,冷汗淋漓,腿脚发软。
但也只有咬紧牙关,眼睛死死盯住岩壁和泥土,一步步往下面挪。
到山下已经是晚上八点,天全黑了。
我原来不知道自己有恐高症,这次五指山惊魂,把这个认知给吓了出来。
后面看到邓宁-克鲁格效应,即著名的四段论。
认真想了想,从爬五指山这段经历看来,年轻人首先处在的是“不知道我不知道”这个第一阶段,故初生之犊不怕虎,是很有道理的。
而这个阶段正是人生自信爆棚、乐天快乐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五指山成为了我完美的“愚昧山峰”!
贰
第二阶段,就到了青壮年的“知道我不知道”阶段。
就像爬黄山,移形换形,春夏秋冬,各各不同。
爬第一次黄山,是在初秋。
秋高气爽,晴空万里,能见度超高,连花岗岩山体的裂缝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松树的松针在秋日的阳光下,一根根地闪着亮光;远山清晰可见,层层叠叠如一群绿色的巨兽。遂武断地认为,黄山最美当在秋季,还在一个电台节目里作出同样的论调。
岂知,第二次上黄山之后,想到自己那番“秋日黄山最美”的武断,不禁汗颜,自信崩溃,跌入羞愧之谷。
第二次黄山之旅是十一月中了,山下大雾弥漫,当地人劝我勿上山,说大雾啥都看不到。
我一来是第二次上黄山了,二来认为无法超越第一次的景致,心里预期不那么大,想想还是决定从南大门前山索道上山。
岂知,当缆车冲破浓雾上到玉屏楼,一缕阳光射入眼球,烟雾蒸腾的远山如仙境般扑入眼帘,嘴巴张开了闭不拢,这仙奇之美,比在张家界看到的仙境还要仙,比我所看过的所有山上云海都要美!
于是终于感悟邓宁-克鲁格效应四段论的第二段“知道我不知道”。
开始知道一山还有一山高,开始懂得谦逊,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提高。
叁
第三阶段,进入中年的“知道我知道”的“不惑”阶段。
犹如那次负重爬三清山。
三清山
爬三清山之前,做好了攻略,在网络上就把路线图、全程里程、路况都搞清楚了,甚至把爬山的高差也了解了个大概。
结合自己的体力,掂量一下前后总共40-45斤的负重,认为能全程走下来。
于是就开始实践。
这对我确是一个巨大的、新的挑战。
但即使在下雨的情况下,我还是坚持负重走完全程,完成了这项自己的“壮举”。
这正是第三阶段“知识+经验”“知道我知道”的结果。
肆
第四阶段是“不知道我知道”。
这个阶段的感受,从五年前我第一次爬泰山的经历就充分体现了。
人人都说泰山日出十分壮观。
我看完黄山等日出之后,其实对泰山日出并没有什么期待。
但还是希望去看看,免留遗憾。
于是从晚上就开爬泰山。
其时是八月底,有人劝要我带厚的衣服,或者上山顶租棉大衣,说山顶很冷。
我倒是没当一回事,只带了手机、耳机和充电器、短袖T恤配一件薄如蝉翼的风衣。
深夜一路上山,看到大家大包小包的背着,食物、棉衣等一应俱全,还戴上矿工照明帽配上捌杖。
我一路听着《三国演义》评书,沿着漆黑的石路,不知不觉间,就上到南天门。
看了所谓的泰山日出,感觉稀松平常。
摇摇头,转身下山。
真是来去轻松。
我也不知道为何自己能如此放松,居然连攻略都没做,说上山就上山了。
后来想了想,这难道是已经处于“不知道我知道”的第四阶段了吗?
想来,有一定道理。
大概第一是因为我已有了一定登山的经验,且有1500-2000米海拔的登山经验。
第二,潜意识中知道泰山引以为傲的雄伟有点盛名难符。
大名鼎鼎的泰山为五岳之首,“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压顶”等听起来挺吓人的。
但由于读过《东周列国志》,知道“登泰山而小天下”的那个“天下”只是指春秋末期齐国和鲁国的国土范围,顶多是现在山东半岛以西的济南、淄博、济宁、聊城等地范畴。
而上述地区都是平原,爬泰山,即使上到顶峰玉皇顶,也只有1532米的海拔,这个高程也仅仅是平原大岭的入门门槛而已。
我爬过不少比泰山海拔落差更高的山,自然内心是不怕的。
也没有了高山仰止那种敬畏感。
这大概就是““不知道我知道”的阶段了吧。
伍
历史上上至皇帝、诸侯的祭山、祭天,中至墨客文人的诗词歌赋,下至普通人的到此一游,都视登游山川为一种开阔视野、增长胸襟的好行为。
故登山,我们一为观光,二为悟道。
观光的角度各有不同,悟道的深浅也因人而异。
人的一生,正是从“不知道我不知道”到“知道我不知道”再到“知道我知道”最后到“不知道我知道”的境界。
这四个阶段可以是单循环,还可以是不断的循环。
就如曾国藩劝成功攻下太平天国天京的曾国荃“百战归来再读书”一样,不断把自己归零,从头来过,不断实践四个阶段的螺旋式提升。
这也犹如人从年轻到老年的成长、成熟的过程,如孔子曰“十五志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正是重阳节登高诱发我的一番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