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海岛’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做好这个课题,将会给普陀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其深远的正面影响。”9月29日下午,在数字赋能东极未来海岛项目研讨会上,来自浙江海洋大学旅游学院、浙江大学海岛海岸带中心、启迪海洋科技产业研究院等单位的相关领域专家们各抒己见,共同为普陀打造“未来海岛”出谋划策。
东极镇地处普陀区最东端,陆域面积为11.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平方公里,共有28个大小岛屿和108块礁组成,共有在册人口5498人。2014年,随着电影《后会无期》热映,作为取景地的东极旅游热度不断升温。今年前三季度,东极累计接待游客20余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4252.26万元。
今年7月,普陀出台《数字赋能东极未来海岛建设实施方案》,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数字化改革“一年出成果、两年大变样、五年新飞跃”的要求,重点围绕构建“1+5+8+X”的框架体系,以“5S”理念,将东极打造成集“疗养福邸”“海鲜美食”“低碳民宿”等8种特色图景为一体的海岛旅游目的地。同时,夯实富民产业基础,提升共富幸福内涵,推动东极“未来海岛”共同富裕新实践。
“我认为‘未来海岛’的建设中要突出我们舟山的特色。”郑爱军是舟山普陀人,现任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总裁,在智慧城市、智慧企业、智慧政府、电子政务等领域研究较深。她在会上提出了以舟山区号“0580”为概念的特色体系,即服务“0”距离,岛民、企业、政府、游客、渔村“5”大对象,数字基座、民生服务、数字海洋、数字渔业、数字文旅、数字生态、治理决策、监管运营“8”大领域,打造具有生产力、生活力、生命力的“0碳岛”。
浙江大学海岛海岸带中心主任张焕教授认为,建设“未来海岛”要围绕“共同富裕”“绿色发展观”“数字赋能”等关键词展开,推动“两山”理念向海洋延伸,运用高科技手段,实现海洋动植物的保护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依托海岛独特优势,实现渔业产业向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