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西南:活化四大百年古建,旧瓶如何酿新酒?
上个月,一众省、市、区主流媒体记者和网红代表兴致勃勃地走进三水区西南街道,参观“筷子街”、百年火车站、百年海关大楼、半江桥等百年历史建筑,近距离感受三水百年历史变迁,沉浸式体验古建筑活化成果。
如何更好地保育活化“四大百年古建”(百年文塔、百年火车站、百年海关、百年邮局),既是这次采风活动的焦点,亦是三水亟待解决的痛点。
对于西南街道乃至整个三水而言,“四大百年古建”无论是在城市发展史还是在文旅资源层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详见本报9月14日D01版报道《活化“四大百年古建”价值几何?》)。如今,从计划投入4.6亿元的大手笔,到百年火车站的修缮、美食创意走廊的加快打造,“四大百年古建”的活化工作无疑已迈出关键性步伐。
但眺望前路,挑战实多。“四大百年古建”如何在充分挖掘自身底蕴的基础上讲好三水故事,打造爆点与记忆点?如何真正走出“深闺”,聚集人气和财气?如何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成长为撬动三水全域旅游发展的超级IP?
特色不够鲜明 吸引力有待提升
提到历史建筑,我们会想起江南古镇、北京四合院、岭南骑楼、上海石库门老洋房……这些珍藏着城市记忆的文物建筑资源愈发受到重视,在保育、活化下留住集体记忆,形成地方特色,成为地区文旅产业发展的新着力点。
人们在游览历史建筑时,不但会惊叹于建筑外观的恢弘与精巧,还会期待聆听与建筑息息相关的历史故事、艺术体验等。哈尔滨中央大街,71栋欧式建筑展现了西方建筑学的精髓,成为开放式、公益型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天津五大道,保留着最完整的洋楼建筑群,是近代历史人物故事和中国近代史的见证者;广州沙面,藏着51栋国家文物建筑,浓缩了中国近代史与租界史……
游客来到三水寻迹“四大百年古建”,能看什么、了解什么、体验什么?根据规划,“四大百年古建”将打造成为具备博物馆性质的公共文化空间,这是众多文物建筑活化的主要路径之一,同时开辟一条美食创意走廊,丰富旅游内涵与元素。
对于三水而言,“四大百年古建”见证了三水百年近现代发展历程,是三水第一次拥抱世界的产物,人文价值、社会价值、旅游价值不言而喻。但三水需要思考的是,对于游客而言,“四大百年古建”是什么?将“四大百年古建”置身于大湾区,优势何在?特色何在?它们是否具备独特性以及影响力?能否吸引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打卡游玩?
作为文旅景点,无论从建筑艺术层面,还是从历史底蕴层面看,“四大百年古建”的吸引力是不够的。远有上海万国建筑群、北京故宫,近有开平碉楼、顺德清晖园,经时间沉淀的百年历史建筑在各个城市遍地开花,三水的“四大百年古建”显然特色还不够鲜明。
因何而来?这是“四大百年古建”活化过程中首要解答的问题——需要给游客一个慕名而来的理由。“四大百年古建”不能只停留在自身的历史表面,需要寻找到历史与城市、历史与当代生活之间的共性文化内核,解开回忆的隐藏密码,与当代人们产生情感共鸣与认同,激活人们对历史故事、生活的想象,给城市空间注入地方特色,成为地方文化、特色民俗的重要展示场,最终达到引流目的。
空间相对分散 体验感有待改善
从百年火车站起步,了解广三铁路故事,穿街走巷浏览居民房,步行8分钟,来到相邻的文塔公园,绕百年文塔转文运,随后沿着车仔路走上北江大堤,再走下北江大堤,步行20分钟,登上百年海关大楼,眺望北江,感受百年沧桑巨变。
矗立在同一片区的4栋百年历史建筑,相距不远,百年文塔与百年火车站毗邻,百年海关与百年邮局相邻,但是百年火车站、百年文塔与百年海关、百年邮局中间横亘着北江大堤,造成了游览的不便。
位于三水区西南街道的河口百年火车站主题公园。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从目前现状看来,“四大百年古建”在物理空间上相对分散,存在着同一景区不同景点之间交通衔接不力的问题。同时,点与点之间的游览路径不明晰,沿路缺乏观赏性、游玩性配套,最后一公里的不畅通极大地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
此外,“四大百年古建”还存在内部文化联接不够紧密的问题。“四大百年古建”在文化黏合度上相对松散,未能形成文化整体。河口旧火车站代表铁路时代,海关大楼代表水运时代,魁岗文塔代表文风昌盛,三水旧邮局代表书信时代,那么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如何让游客乐意探寻四座百年古建筑?这都是三水需要思考的问题。
位于河口片区的百年邮局,保留着三水人书信时代的珍贵回忆。/佛山日报资料图
毗邻百年邮局的海关大楼,见证了三水辉煌的水运时代。/佛山日报资料图
文塔公园内的魁岗文塔,彰显三水文风昌盛。/佛山日报资料图
在未来活化中,“四大百年古建”亟须破解物理空间与文化黏度相对分散的现状问题,要增设指路文化标识,对周边建筑整体规划设计,让片区营造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让游客更沉浸在游览过程中。
针对上述问题,香港文物径的建设经验可以提供参考文物径是指串联起区域内林散的古建串联起来,如增设指示牌,形成供游客游览的旅游步行路,方便游人沿途游览,了解该区的发展及演变。比如香港主要有展现古朴民俗风貌的屏山文物径和龙跃头文物径以及反映独特殖民地文化的中西区文物径。具体到三水而言,就是把富有共同历史意义的建筑物或地点联结起来,针对“四大百年古建”文物建筑的类型,提炼、明确共性主题,形成文物径。
文物径的推出使得原本相对分散的遗址古迹按照其地理位置和特定的历史文化相互衔接起来,方便游客通过主题性的文化游了解三水的历史及文化发展变迁,也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博物馆式的展示模式。
难以破圈引流 IP化有待加速
走进百年火车站,透过场景复原馆唤起当年记忆,阅读广三铁路历史以及革命斗争事迹,窥见先辈们的革命故事,勾起了三水市民回忆……这样的展览形式,虽有其优势所在,但从游客体验来说还不足以留下深刻印象,毕竟这种游览体验在全国各地的历史建筑中都能轻易获得。
那么,“四大百年古建”对外传播的抓手是什么?在过往的很多年探索里,“四大百年古建”始终未能建立起鲜明的IP、可广泛传播的IP,同时分散的建筑体无法在视觉上给人冲击,文化挖掘不够无法延伸文创产品,无法突破圈层。
在推动当地文旅产业转型发展和跨地区拓展消费客群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优秀的文化资源,更需要专业的人才和创意团队来重新思考本地文化资源和符号,创设出优秀的文旅产品和服务。
放眼全国,任何一个文旅“爆款”产品,都把历史、传统精髓与现代文明、科技、生活融合,创造出新的表现形式,延伸出一个个贴近群众的产品。故宫自不必说,西安大唐不夜城设计团队以大唐元素为背景,深入研究唐代服饰艺术,创设了“不倒翁小姐姐”,该爆款网红被网友盛赞“一个人带火一座城”;天津百年历史风貌建筑范竹斋故居打造成了大型沉浸式实景戏剧的演出地,建筑内部实景还原成民国风貌,再现民国时期津沽风土人情,观众在破解一个个谜题要案中了解民国时期天津的故事,以“戏剧+文旅”出圈。
回头看“四大百年古建”,恰恰缺乏这样的“爆点”。
其实,体量不大且分散的“四大百年古建”更需要文创加持,要从IP创设、市场化运营以及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做出更系统和更长远的规划,才能在众多文旅资源里突围。当然,这一过程是漫长的,需要投资者、运营者更多的耐心进行沉淀与思考,同时极大考验资金投入能力、团队策划能力和文化认知能力等。
他山之石 丰富历史内涵 旧瓶酿出新酒
“四大百年古建”该如何破题?或许我们可以从青岛市八大关太平角从老街区变身旅游打卡地中找到一些经验做法。
太平角区域拥有百余栋历史建筑,汇集了25个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因其独特的建筑风韵和历史文化,成了岛城最具特色的空间区域。
2017年,青岛市市南区按照“一座别墅楼展示一国文化主题”的原则,挖掘老别墅价值,通过市场化手段植入文化、时尚、艺术、风俗、美食、民宿等元素,唤醒了20余栋历史建筑,激活了曾经“养在深闺无人识”的老城区太平角。
当地政府细致考量“老瓶装新酒”问题,对建筑建立了历史档案卷宗,广泛收集有关建筑、地域、人文历史等方面的资料,挖掘了与老建筑相关的历史故事和事件,打造25个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特色博物馆群。老建筑所承载的新内容与新功能都与初建时相衔接,比如青岛比利时领事馆原址,注入了比利时传统风格的古典家具、食品、精酿等元素,打造成比利时文化体验馆;地质学家李四光的旧居,布置成地质之光展览馆,展览其生平和研究成果。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与多家有资质的公司携手合作,成立专业化的平台公司,链接高端文化资源、演艺资源、文创资源,引入多种商业业态以及一系列高端文化活动,进一步打响太平角区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了大批客商进驻,各地游客络绎不绝前往“打卡”。太平角区域成为了一片集文化传播、建筑欣赏、艺术品鉴、时尚休闲为一体的可体验公共文化景区。
再看我们三水的“四大百年古建”,在活化利用上,不妨胆子大一些,步子再快一些,借鉴学习青岛市“一座别墅楼展示一国文化主题”理念,通过深入挖掘海关大楼、火车站、邮局、文塔的历史故事,多维度丰富历史建筑内涵,并链接高端文艺资源,通过网红营销等方式提高区域热度,打响品牌热度和知名度。
“四大百年古建”既属于历史,更属于未来,期待在多元化模式和多方合力下,酿出“新酒”,会在未来释放价值与魅力,成为城市文化入口、文旅发展支点。
文/佛山日报记者卢钰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