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丰富的植物资源和气候优势为昆明发展大健康产业奠定了基础。10月11日,“相聚春城 看见昆明”城市主题采访启动,在“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健康产业”线路中,省内外媒体走进企业,了解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云南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研究和经典民族药开发利用情况。
近五年来,昆明市在全国率先举起大健康发展旗帜,推进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提出“基于大生态,依托大数据,结合大旅游、大文创,发展大健康”的整体思路,重点围绕“个体身心健康、人与环境关系健康、人与人关系健康”三大内涵,主动辟新路、谋转型,大健康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大健康产业增加值连续三年
增长超10%
昆明市大健康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市加快培育健康产业,先后发布《昆明市大健康发展规划(2016—2025年)》等指导性文件,明确要构建产业全覆盖、健康全过程、生命全周期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出台《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高质量发展细胞产业十条措施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昆明大健康各领域的快速发展。围绕“医、药、养、健、游、食”和“互联网+”等七大重点领域,昆明市一方面加大企业支持和帮扶力度,促进提质增效;另一方面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博奥生物、国药中生、通盈药业等一批大健康领域重点企业落户昆明。
博奥生物实验室
具体来看,发挥云南白药、昆药集团等本土企业带动效应,推动三七系列、灯盏花系列、天麻系列等品种二次开发和经典民族药开发利用,促进现代中药产业转型发展。依托昆明在国内疫苗研发生产方面的优势,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沃森生物为龙头,推动新型疫苗研发生产,打造国家级生物疫苗研发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生物制剂产业,围绕滇中新区血液制品项目建设,填补全省血液制品相关产业空白,快速带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
沃森生物肺炎疫苗车间1号生产线
在各项措施支持下,全市加大对植物提取物的研发和应用,加快保健品、功能食品和化妆品产业化进程,推动高端仿制药、首仿药、新特药生产。2018年至2020年,昆明市大健康产业增加值连续三年增长超过10%,大健康产业成为昆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全力打响健康品牌
加大产业培育力度的同时,昆明市还从优化健康服务、打响健康品牌等方面发力,引进和培育基因检测、老年医学、整形美容等高端医疗服务资源,引入聚集国际一流的体检机构、医学中心、综合医院和专科医疗机构,谋划推进“国际医疗健康城”建设。
2020年正式启动昆明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通过长期护理保险和其他商业保险的介入,提高对失能等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促进康养、健康医疗等产业的快速发展。2021年推出的“春城惠民保”参保人数逾90万人。
护工对老人进行康复训练指导
此外,全力打响健康品牌,加快国家植物博物馆建设,高标准、高水平做好展陈设计和运维管理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植物博物馆。精品体育赛事中,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已成功举办八届,升级为金牌赛事;上合昆明马拉松已获得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以及国际田联“铜标赛事”;昆明环滇池高原自行车邀请赛、昆明滇池国际龙舟争霸赛、昆明网球公开赛、中国东川泥石流国际汽车越野赛都已成为昆明自有的IP品牌赛事。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接下来,全市将持续巩固提升大健康传统产业领域,加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发展新型疫苗、基因及细胞、再生医学、精准医疗服务,加快生命科学创新领域的培育发展。依托区位优势、资源配置、产业基础等条件,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制药企业提升改造,支持生物制剂、植物提取物产品快速发展。将在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人群等众多板块领域深化延伸,尽快完成顶层设计方案,在对外交流、招商引资、会议会展等重大活动中进一步展示和传播昆明健康发展理念,着力提升昆明国际大健康名城的品牌影响力。
企业亮点
云南白药推进中药资源利用保护
力争打造领先医药健康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走进云南白药集团,绿色的植被和清澈的池水相交映,生态环保体现淋漓尽致。作为“三七”“重楼”等云南特色生物资源重点企业,经过多年发展,该公司业务范围涵盖药品、健康品、中药资源、医药物流等领域,不仅成为全省第一个医药行业中国驰名商标,更引领了全市大健康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目前,云南白药膏、云南白药气雾剂、云南白药创可贴、云南白药牙膏等均已成为国内细分市场头名。
媒体采访团参观云南白药
自动化生产线每分钟可产510支牙膏
AGV小车、托盘机器人、全自动回收清洗系统……10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云南白药牙膏智慧工厂时,各类现代化设备正在运转,一箱箱生产完成的牙膏不断在物流线上运行。2019年建成,2020年6月通过认证正式投入运营,工厂从原料进入开始,便被信息管理系统全程控制和管理,六大核心信息系统实现生产自动调度分配、过程量化管理、成本和质量动态跟踪。
混合制膏是工厂的一大特点。云南白药集团工作人员介绍,工厂创新采用一步混合制膏法,只需要下达一个指令,相应AGV小车就会运送原料,再启动均制机完成制膏环节,可完成6种不同类型的牙膏同时生产,配料制膏系统设计产能65000吨/年。同时,工厂配有全自动回收清洗系统,每一批次完成便进行清洗和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云南白药牙膏智慧工厂一角
目前,牙膏智慧工厂共有6条生产线,高速、中速、低速生产线各两条。高速生产线每分钟生产510支牙膏,中速生产线每分钟生产300支牙膏,低速生产线每分钟生产180支牙膏,工厂牙膏生产品类达200余类,覆盖普通、儿童、孕妇等人群。
野生变家种确保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在云南白药集团,上百种植物标本和中药材整齐陈列。云南白药集团中药资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云南省中药材种植养殖行业协会会长苏豹介绍,云南是全国药材之乡,面对野生药材被大规模采挖,野生药材资源及其生长环境被严重破坏的局面,二十年来云南白药持续开展国家濒危品种植物保护及野生驯化工作,维护中药材种植产业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苏豹向媒体采访团介绍中药材
2001年云南白药首先展开滇重楼试种工作,2005年,企业首次对金铁锁提出并进行了野生变家种科研工作,经过近20年努力,滇重楼、金铁锁等特色中药材野生变家种成功,满足了企业和国内制药企业及市场需求。“二十年前完全使用野生资源到如今全部使用家种资源,确保了野生资源的完整和可持续利用。
为推动产业全链条发展,云南白药搭建了“云药追溯平台”,实现中药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全程可监控的标准化和数字化链条,持续规范上游药材供应商环保意识。在包材使用方面,推行绿色包材采购,通过供应链平台深度开发,推动上游包材供应商向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转型。2016年投资483万元,绿化白龙潭公园173亩山地;2017年占地97.5亩的云南白药药用植物园落成,约900种植物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医药文化。
云南白药生产线
此外,该公司致力打造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不断优化产能,坚持绿色、低碳的理念,规划各类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废水、废气、废弃物及危险废弃物全部实现达标排放或处理。在生产中,每个生产工厂均设立污水处理设施,24小时监测各项污染物数据,确保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无害化处理后,再统一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或进行中水回收再利用。废气管理方面,对原材料切割、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在产生源设置袋式除尘装置进行处理,避免粉尘排放。
目前,云南白药企业综合实力日益增强,成为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代表性企业之一。接下来,该公司将聚焦骨伤科、医美、口腔等主赛道,整合行业核心及周边技术,构建大健康产业平台,打造医药健康生态圈,力争成为领先的医药健康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媒体声音
为昆明健康产业点赞
“生物多样性保护值得借鉴”
舒适的气候、四季不断的鲜花、丰富的植物资源……除了这些印象,来到昆明几天,省外许多媒体记者对昆明又有了全新印象。10月11日,经过一上午深入了解,昆明大健康产业发展引起了普遍关注。
人民日报国际部记者朱玥颖
10月9日来到昆明,朱玥颖参观完云南白药集团感慨地表示,从企业厂区建设,到种植、采摘、生产、制作流程中嵌入的绿色发展理念,不仅体现了昆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也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缩影。
“昆明是一个宜居的城市,身心放松才更有动力完成工作。”朱玥颖说,在宜居环境下能接触多种类生物,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是自己心向往之的生活。
湖北日报记者胡弦
2018年便来过昆明的湖北日报记者胡弦此次有了新的感受,在她看来,COP15不仅凸显了昆明生态保护方面的成果,同时也彰显了城市在国际上的地位。
结束在云南白药的参观后,胡弦表示自己不仅了解了牙膏生产制作过程,更看到保护珍稀药草资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发挥的效用。
“这次一来到昆明,就感觉城市面貌更干净、规划更整洁,路边各类花卉为COP15营造了浓厚氛围。”胡弦说,自己更关心云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的工作,湖北可以借鉴学习昆明的大健康产业发展路径。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记者郑玮
对于昆明的大健康产业,郑玮也有深切感受,此次来昆明,她更关注会场周边的花饰、体现云南风貌的设计,以及产业发展和生态方面的平衡发展。
“以云南白药为例,作为生物医药企业,其在生态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和努力,我认为这其中有些案例值得研究深挖,推广到全国。”郑玮说。
来源:昆滇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