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天盖地的“大蛾子”,快把北方人逼疯了

旅游 背包旅行 2021-10-10 14:10

原标题:铺天盖地的“大蛾子”,快把北方人逼疯了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订阅 背包旅行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大好的国庆节,南方工作的小宁好不容易回了老家天津。

回家的飞机上,她心里暗喜地准备和南方潮热的天气、物种丰富的蚊虫说拜拜。

没想到回天津后,发现房子已经被毛毛虫包围了。

是真包围了,窗户上门缝边都趴着白毛虫子的那种。

小宁打开手机,绝望地看到了这样的新闻——“我市将开展美国白蛾除治工作”。

在各个社交平台上搜索“美国白蛾”,你会看到正在被毛毛虫围攻的北方网友惨状。

这次,不用到物种丰富的南方去体验昆虫遍地了。

一些北方朋友下个楼,就能欣赏到美国白蛾成团结队、犹如选秀现场的场景。

秋天快到了,然而从树上飘下来的可能不是落叶,而是一团一团、蠕动着犹如白絮的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是一种入侵昆虫,被列入“极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名单”。

1979年,它就在辽宁省被发现,后来逐渐由东北往中原扩散。

目前已经有13个省份发现了美国白蛾,这玩意儿年年都有,只是今年、在部分城市格外地多。

北京、天津、枣庄、滕州、济南等等华北城市的朋友,突然迎来了毛毛虫遭遇战。

一位近视、非工作不戴眼镜的老友,下班照例从小区的一条绿化道下走过。

远远望去,地上的碎落叶星星点点。

他还在疑惑莫非今天保洁阿姨没上班,直到踩上“落叶”才发现脚感不对。

没戴眼镜的他蹲下,眯起眼睛仔细端详,只见少说十几只细长、长着白毛的黑色毛毛虫,正努力从他的皮鞋底下往外挣扎。

这直接导致了之后我问他某恐怖片可不可怕时,他的回复是:

“不可怕,没有踩到美国白蛾可怕。”

“你能想象我回家后收被子,发现被子上趴了两只吗?”

别放大细看了,图里的白点都是

秋风吹不尽,总是白蛾情。

无数网友在这个十月明白了千万不要小瞧每一阵秋风的道理,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它会吹下多少毛毛虫。

那诡异蠕动的身姿,隐藏在树叶下,飘散在空中,并精准地掉在你的衣领里。

然后从树上又转移到地面,一只只地爬上小区的外墙。

尽管五厘米的个子爬上六七米高的楼层真的很了不起,但居住于此的人类已经无心为它们喊加油了。

他们正忙着打电话给物业给市民热线,并发出求助的悲鸣:

“你们快来啊,我怀疑这虫今晚就到我家了!”

美国白蛾正成为众多网友的新晋噩梦对象,在梦中满地乱爬。

甚至有网友原本梦见自己正在撸狗,可不知怎么的,怀里的萨摩耶突然变成了长着白毛的美国白蛾幼虫。

苏轼《花影》的2021年新解

如果只是看着渗人,倒也还好。

美国白蛾更恐怖的,是它们的进食速度。

人们眼见着小区里或路边枝繁叶茂的大树,没几天的时间里就被“剃了光头”、直接变秃。

紧接着那棵树的“邻居”也开始遭殃,啃食速度之快,让你忍不住怀疑要是植被被吃完了,这玩意儿就该吃自己头顶的头发了(误)。

via @西西ster 树木遭美国白蛾啃食的前后对比

这些幼虫通过蜕皮生长,每蜕一次皮,就会变得更大一些、胃口也更好一些,学术上称为一龄。

白蛾一般把卵产在树叶背面,这些幼虫也就躲在树叶背面、靠啃树叶一点点长大。

等它们长到五龄的时候,幼虫就开始“结网”。

并开始进入“暴食期”,光听这名字,你就能猜到不是什么好事。

一只美国白蛾,一生中大约需要吃五片杨树叶子。

单个数量看起来很少,可再茂密的大树顶不住百万、千万计数的虫啊。

一只美国白蛾的雌蛾,一次能产约1900颗卵。

这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美国白蛾每年可以繁殖2-3代。

如果按3代来计算,一只雌蛾,一年下来会繁殖出3000多万只后代。

有网友偶然抓到一只美国白蛾后还挺兴奋,忙着拿池子量蛾子多大。

全然不知,这意味着什么。

只有一条孤零零的弹幕预告了可能的悲剧:

“你家周围惨了。”

开始“结网”后,它们会聚集在一起,有组织地把一片叶子、一枝树干用网缠住,被称之为网幕,远看长这样。

网幕之内的树叶,就是美国白蛾的自助餐了,互相招呼吃好喝好。

下次见到后可千万别好奇去扒拉,一团网里可有成千上万只虫子。

如今,许多华北城市的美国白蛾幼虫就是进入了这个阶段。

譬如北京望京北小河的一些树木上,已经挂起了虫网。

坦白说,如果光看成虫外表,这蛾子在某些角度看的确眉清目秀。

就连痛批美国白蛾危害园林植物的纪录片里,都没忘记给它破蛹成蛾、舒展翅膀的样子来个特写。

还记得北京的自然博物馆里,抵御外来物种入侵的展板上,就放了只巨大的美国白蛾模型。

但它的幼虫,就未免寒碜吓人了些。

电影《侏罗纪公园》里有句名台词,叫“生命会自己找到出路”。

最常用于中学生作文,用来赞颂命题里“从缝隙中顽强生长的大树”,励志感满满。

但要是了解了解美国白蛾“自己找到的出路”,估计很多人想跪下给它唱《征服》。

这玩意儿的生存能力,未免有些逆天了。

前文提及的“一蛾产出3000万后代”的能力,在昆虫界还不算什么,另一种农业害虫介壳虫、一次能生4500粒卵。

美国白蛾令人惊叹的,是它的胃口过于好。

在中国,它能瞧上的植物种类多达175种。

如果视野拓宽到全世界,美国白蛾吃的农林作物达到了300多种,这在整个昆虫界内都是少见的。

就像是在广州吃早茶,别人最多点上几笼茶点,而美国白蛾说“每样都给我上一笼,我都吃。”

因树叶被啃光,难以进行光合作用、走向死亡的树木

不仅会吃,还特别能抗饿。

大龄的幼虫即便15天内不进食,也依旧能正常发育生长。

幼虫的生命周期本就在一个月左右,15天相当于1/4的“虫生”,换算到人的身上,就是人活80岁,中间有20年没吃饭。

惊人的破坏性,让美国白蛾被称为“无烟的火灾”。

1995年,天津市塘沽区、蓟县、宝坻县足足28万亩树林 ,被美国白蛾一锅端、变成了光头。

危害成这样,当然得治。

估计在挺多网友的想象中,如今21世纪有了科学技术的圣光照耀,这蛾子应该不难治。

直接来个“增压水炮”,农药一洒就完事。

又或是派飞机高空喷洒,效率高面积大,也的确有不少城市采取了这一控制措施。

via @牡丹晚报

但实际上,农药喷洒的方法只是适用于部分场景。

单纯用农药防治害虫,本身存在很多顾虑,譬如农药最后顺着雨水流入自然界、危害其他物种、害虫产生耐药性等等。

人群密集的城市场所里,对农药的选择也要慎之又慎。

此前山东某地出现美国白蛾的虫害,当地的园林绿化部门却不敢轻举妄动。

因为这篇虫害林恰好在庄稼地旁边,秋天又正是丰收季节,只能时刻观察、等庄家收完了再治理。

专家们也想了很多别的法子,譬如央视《美国白蛾》的纪录片中介绍了一种细想起来有点“损”的法子。

交配期间,雄蛾是靠雌蛾散发的性信息素找人,啊不对,是找蛾。

科学家们则在这期间散播了一种伪·信息素,扰乱雄蛾的思路,让他们找不到对象。

美国白蛾成虫的存活时间很短,这几天内找不到,就直接单身至死了。

瞧瞧,多像那种主播诈骗案里的经典骗局,你以为你爱上的主播是纯欲小姐姐,结果对面是开了美颜的雄壮大哥。

收拾美国白蛾的法子,人们想出过很多种。

破坏幼虫网幕、用稻草拦截下树的虫子、培养“毒幼虫”做成专属制剂等等,但都各有局限。

譬如前两者需要大量人力,得先发现美国白蛾藏在哪、才好对症下药。

西安高新区就曾发布通告,鼓励市民第一时间报告美国白蛾、并给予50-100元的现金奖励。

有济南网友回忆,自己小时候也经历过有关部门悬赏美国白蛾的下落,小区里的大爷大妈可高兴了、天天拎着小桶出门。

在美洲,美国白蛾原本是有自然界天敌的。

上世纪前苏联就曾尝试引入天敌物种来收拾白蛾,但在15年的尝试后,宣布失败。

人是铁饭是钢,虫子也得吃饭,这些天敌到了俄罗斯大地后,发现除了美国白蛾、没找到多少其他能填饱肚子的东西。

到了饭点只有饭,没有肉和菜,种群也就难以延续。

所幸中国西北农业学院的杨忠歧,带着团队在观察了5000只虫蛹后,发现了一种本土寄生蜂,有望成为剿灭白蛾的得力干将。

并把它命名为,周氏啮小蜂。

《美国白蛾》纪录片中描绘自然界的天敌关系时,很灵性地用了《猫和老鼠》的图作为解说

这种蜂会把卵寄生在美国白蛾的蛹里,让白蛾无法破茧。

更方便的是,寄生蜂自带索敌功能,会自行寻找美国白蛾的幼虫,这样不必耗费大爷大妈了。

如果你在树上看见了用钉子固定的这种蛹,那就意味着,这片区域有蜂罩着。

生物防治,本来也是危害最小的一种手段,持续力长,但作用缓慢。

2008年,山东省投放了15亿只周氏啮小蜂;2009年6月起,30亿只小蜂兵分四批,派往了北京的各个区县。

一个冷知识是,用来养这些小蜂的蛹,来自柞蚕。

一些东北人民应该对它不陌生,油炸柞蚕蛹是当地特产。

当下,正是今年美国白蛾的第三代。

幼虫往人类家里、往公共场所爬,可能是因为原住地树叶吃光了、想要寻找食物,同时也在为化蛹做准备,寻找越冬地点。

对普通人来说,对付它的方法大概率是联系地方园林绿化部门,等待专业人士消杀。

不过,要是你乐意,也可以试试自己动手

已经有网友凭借一把扫帚,怒打四十毛毛虫伸张正义。

不知哪位勇士有尝试的意愿,试完后别忘了给我们投稿。

其实对自然界而言,没有什么益虫害虫的概念。

只是对人类来说,它们存在着不同价值。

如今随着国际贸易的往来频繁,入侵物种几乎是有增无减,红火蚁、清道夫、小龙虾、巴西龟等等。

又或是早年间,藏在进口木材中“登陆”广州的蔗扁蛾。

之前大家总爱开玩笑,说只要好吃、国人分分钟把入侵物种吃光。

但与愈发严峻的物种入侵现状相对比,这个笑话,已经不那么有趣了。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Vista看天下,点击下方按钮立刻关注,不苛求正确,只好好说话。

-END-

我就知道你“在看”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

安徽卫视丨尚村晒秋,是美梦成真的喜悦。

安徽卫视丨尚村晒秋,是美梦成真的喜悦。 安徽卫视丨尚村晒秋,是美梦成真的喜悦。 安徽卫视丨尚村晒秋,是美梦成真的喜悦。
中部城市生活指南
昨天 16:19
湖北武汉发生一件事,画面曝光了,真相是这样

湖北武汉发生一件事,画面曝光了,真相是这样

荣耀游小菜
2021年10月7日

云淡风轻 秋水盈盈 | 环城水系秋景怡人

云淡风轻 秋水盈盈 | 环城水系秋景怡人 云淡风轻 秋水盈盈 | 环城水系秋景怡人 云淡风轻 秋水盈盈 | 环城水系秋景怡人
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昨天 21:10
东龙鲟业赢得海内外盛誉

东龙鲟业赢得海内外盛誉

热搜指南针
昨天 14:8

手工彩陶征战巴蜀 远古陶艺技秀九州

手工彩陶征战巴蜀 远古陶艺技秀九州 手工彩陶征战巴蜀 远古陶艺技秀九州 手工彩陶征战巴蜀 远古陶艺技秀九州
大西北消息速览
今天 12:47

千年古县藏着最美中国风!探营衡水枣强探花阁传统建筑技艺馆

千年古县藏着最美中国风!探营衡水枣强探花阁传统建筑技艺馆 千年古县藏着最美中国风!探营衡水枣强探花阁传统建筑技艺馆 千年古县藏着最美中国风!探营衡水枣强探花阁传统建筑技艺馆
石家庄发布
昨天 9:40
郑州的车主们,今天别忘了上班

郑州的车主们,今天别忘了上班

郑州娱乐车生活
昨天 0:47

日本美女在中国生活,多年后回国后不住吐槽:就不能学学中国?

好吃的好玩的
2021年10月6日
跌宕起伏,这次绝不相信眼泪!国足带我们坐了一次过山车

跌宕起伏,这次绝不相信眼泪!国足带我们坐了一次过山车

樱桃说球
2021年10月8日

蠢蠢欲动的富士山,若喷发火山灰将覆盖东京!日本已拿出避难计划

蠢蠢欲动的富士山,若喷发火山灰将覆盖东京!日本已拿出避难计划 蠢蠢欲动的富士山,若喷发火山灰将覆盖东京!日本已拿出避难计划 蠢蠢欲动的富士山,若喷发火山灰将覆盖东京!日本已拿出避难计划
科普大世界
2021年10月8日

建德大同镇:探索产业带“共富”、文旅促“共富”的新路径

建德大同镇:探索产业带“共富”、文旅促“共富”的新路径 建德大同镇:探索产业带“共富”、文旅促“共富”的新路径 建德大同镇:探索产业带“共富”、文旅促“共富”的新路径
楚天视野
昨天 18:22
迎宾街道雅居社区开展“我和亲戚游家乡”活动

迎宾街道雅居社区开展“我和亲戚游家乡”活动

库尔勒融媒
昨天 19:4
西行札记:误闯底特律出境管制区

西行札记:误闯底特律出境管制区

小刺猬乖乖
昨天 23:30

中国人娶巴铁姑娘,只要230元彩礼,但是有个条件九成人不能接受

好吃的好玩的
2021年10月3日

红色之旅(25):坐落保定阜平的闪亮红色地标

红色之旅(25):坐落保定阜平的闪亮红色地标 红色之旅(25):坐落保定阜平的闪亮红色地标 红色之旅(25):坐落保定阜平的闪亮红色地标
醉美保定
昨天 16:24

六枝特区凉水井村:村美 民富 产业兴

六枝特区凉水井村:村美 民富 产业兴 六枝特区凉水井村:村美 民富 产业兴 六枝特区凉水井村:村美 民富 产业兴
天眼新闻
今天 13:7

美图 | 斑斓五彩湿地美 色艳撩人忘去留

美图 | 斑斓五彩湿地美 色艳撩人忘去留 美图 | 斑斓五彩湿地美 色艳撩人忘去留 美图 | 斑斓五彩湿地美 色艳撩人忘去留
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昨天 17:5

太行山区连续下雨五日 桥断屋塌 水鸟都傻眼了

太行山区连续下雨五日 桥断屋塌 水鸟都傻眼了 太行山区连续下雨五日 桥断屋塌 水鸟都傻眼了 太行山区连续下雨五日 桥断屋塌 水鸟都傻眼了
王喜庆
昨天 9:41

《我和我的父辈》其实在系列中更有传承感觉(上)

《我和我的父辈》其实在系列中更有传承感觉(上) 《我和我的父辈》其实在系列中更有传承感觉(上) 《我和我的父辈》其实在系列中更有传承感觉(上)
天狐
2021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