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消费者崇洋,还是开发者媚外?
黄金周是个照妖镜,环球影城的门票秒光,投射出全国上万家本土主题公园的凄凄惨惨。
有人说,是本土主题公园照搬国外元素,形式单一,缺乏让消费者反复游玩的冲动。但不是有大佬豪言,十四亿中国人十分之一来一趟,我都是世界第一吗?
有人说,本土主题公园的IP打造能力不行、创意能力不行,没什么自己的东西。但他们不是也都斥巨资引进海外顶级制作和管理团队吗?
还有关于本土主题公园照抄海外、缺乏本土文化挖掘;持续运营能力不足、资金链短缺;辐射能力不够、恶性竞争惨烈;盈利模式单一、难于复制推广等等不同的诊断,可惜把脉的多,能治病的少,少数治了治还把项目治死了。
要我说,本土主题公园的问题只有一条:干主题公园的开发商们,你们扪心自问,你们干得是主题公园吗?
中国的主题公园九成九都是标准的房地产项目,这从干主题公园的运营主体绝大多数都是开发商就能看明白,而那些国际知名的主题公园品牌,可有开发商的附庸?
而开发商做的主题公园项目,且不说是否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但大体都是勾地、融资、变现的模式,而变现方式从未有过长期持有运营的,都是住宅高周转变现。
这种项目开发模式,注定只会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附带的住宅项目卖得很好,资金快速回笼的。不要以为开发商会把回笼资金投入的主题公园的建设与运营上,他们会把资金用来勾下一块地。
第二,住宅项目卖得不好,开发商资金链愈发紧张,显然,更不会把资金用在主题公园上。
由开发商主导的开发模式,基本统治了近二十年主题公园市场,开发模式的近似、娱乐资源的匮乏、后续投入的乏力是常态,能与环球影城这种二十年磨一剑,只在主题公园主业上营利的企业竞争对抗,才是见了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