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小镰仓”不在日本
镰仓,东京都市圈的重要城市,它既是日本中世纪初期的政治中心,也是无数漫迷们心生向往的圣地。
历史赋予了这座城市丰厚的文化底蕴,临海的属性赋予了客观上的美感,动画的剧情则让镰仓多了几分臆想。
在这个临海的一角,有《灌篮高手》里青涩的暗恋;有《taritari》成长的歌声;还有《青春猪头少年系列》的青春苦恼以及甜蜜......
可惜的是,受疫情的影响,出国旅游成了一种被迫成为一种奢望,也许在未来的几年内,漫迷们都难以前往当地进行圣地巡礼。
而当某一事物因各种原因难以满足需求时,人们就会迫切地寻找与其外形或功能相似的替代品(平替),即便是旅游景点亦是如此。
不知不觉间,国内就冒出了很多“镰仓”。
日本镰仓最著名的景点便是连接镰仓站和藤沢站的“江之电车”,T字路口、栅栏、信号灯、绿皮的电车,再配上海天相连的景色,总能给人无限的遐想。
于是乎,只要满足上述的其中几个元素,这一地方就能被冠上“小镰仓”的名号。
青岛的西陵峡路可以是“小镰仓”、苏州太湖可以是“小镰仓”、广九铁路的绿皮火车可以是“小镰仓”,就连乌鲁木齐的雪山脚下都可以是“小镰仓”...
有些甚至过分到,只是在海边架起了一辆绿皮电车模型和几盏交通信号灯就号称“苏州小镰仓”。
而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游客打卡拍照后,还真的呐喊出了“神还原灌篮高手”的评语......
当然,只要你带上“小镰仓”的滤镜,就连洛杉矶、悉尼、温哥华的某个临海一角也能摇身一变,“日式”起来。
不难理解,近年来日本影视作品在国内广泛传播,伴随而来的,自然是异国的景点、饮食和人们的生活习惯。
异域的文化总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而影视作品又会赋予了这些元素不一样的情感和价值,进一步刺激受众内心的某些需求。
在潜移默化之下,人们便会越来越心生向往,只可惜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并非是每一个向往的人都能实现这一目标,最终表只能从自己可及的范围寻找或强行创造。
于是便有了各种“日式”食品、商品、景点,在全国各地诞生的“小镰仓”不过是其中之一。
然而这样的文化未必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有人就认为,这些“小镰仓”有不少都是中国独有的旅游景点,也有属于中国的文化价值,将这些景点也贴上“日系”的标签,是一种降低自己身价的行为。
无独有偶,在上个月,国内的一处“日式景点”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02.标签化停一停
9月1号,开街不到一周的大连“盛唐·小京都”被迫停业,原因是此前网络中散布着“大连日本风情街只允许日本商户入驻,只允许销售日本产品”的言论,也因此,当时网络上的主流观点认为:大连作为一座承载着历史伤疤的城市,这一具有日本风情的街区不应该兴建于此。
然而据媒体报道,“盛唐·小京都”是由国家发改委核批的重点旅游项目,是振兴东北经济的重要举措,致力打造东北亚文旅基地,往后还会引入韩国、尼泊尔等亚洲地区的商品。
既然世界各国都建有极具中国风情的“唐人街”,那为何我们就不能有极具日本风情的“小京都”呢?
说它选址不对,可它并非如网上流传所说的建在当年的旅顺口,而是几十公里远的金石滩;说它是一种文化渗透,可这街上也有不少国潮唐式的店铺营业。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身份清白的旅游街区还是在一片争议声当中暂时停业。
其实将国内景点比作镰仓平替的人和抵制大连日本风情街的人,都有不谋而合之处:他们都将国内的景点擅自地进行标签化。
不可否认,伴随着日本影视作品而来的日本元素对年轻人确实有独特的吸引力,也有各自的商业和文化价值。
利用本身的优势再加上某些标签确实有可能达成“1+1>2”的效果。然而过度的标签化可能会削弱景点原有的价值或寓意,久而久之这些价值或寓意也会被代替。
而究其被标签化的原因,还在于大众对中外景点及其文化的了解度不足。
日本传统文化的形成确实与唐代商业和文化的输出有着密切联系,但在长期的发展和创新中,日本早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而大连的日本风情街就是盛唐文化与日本文化结合、界线模糊的产物。这样的基础上,再加大连这座城市历史的特殊性,误解便不难产生,这一景点最终就被贴上了某个标签。
日本镰仓或者说江之电车亦是同理,这一景点之所以能被游客所追捧,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影视文化的附加价值;
但国内那些具有相似元素的景点,多少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文化价值,但对其不了解的人,则会将两者强行结合,以满足自己的某些需求。
其实如果我们也有一些特色景点能够通过影视作品被赋予了更多价值、被更多人所熟知,可以自信地向外宣扬,那我们大可不必将国外的标签拿过来。
然而事实却总是不如愿的,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仍未强大到能够不留余力地向世界宣传,因为连我们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又何来对外输出的底气呢?
而事实上在如今的中文互联网,我们能够看到的也都是一系列的“奇葩网红打卡”。什么粉红色海滩其实就是一块烂石小河,什么小三亚根本就是自我陶醉,什么冰岛也只是滤镜加持的效果罢了......
如果现在的年轻人也只热衷于去追逐这些哗众取宠的“照骗”,那又岂有文化自信的可能性?而少了这份自信,又真的可能做到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吗?
03.结语
理解大家在疫情期间对国外景点的向往,但大可不必指鹿为马;也理解大家爱国心切,但也不应该颠倒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