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IP的提炼,源自在地文化与当代生活方式的融合。文化需要通过商业的产品形态来体现,文化的底层仍然是商业逻辑的支撑,商业可以标准化,而文化永远无法标准化。
来源:环球旅讯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方所是一家集咖啡、文创产品、服饰等的复合书店。而实际上,方所的自我定位从来都不只是书店,除了为人熟知的复合书店业态,方所一直在探索新的业态。
“我们企业的定位和企业的未来的愿景是打造一种新的人文生活方式”,方所文化集团执行总裁杨益说到。
YIWO SPACE
01核心是对文化的定位
无论“文化+旅游”抑或是“旅游+文化”,都不是单纯的相加,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
但是在实践中,文化往往变成了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文化成为流于表面的工具,没有真正地与旅游融合。
文化需要通过商业的产品形态来体现,文化的底层仍然是商业逻辑的支撑,商业可以标准化,而文化永远无法标准化。
在文旅IP的打造过程中,方所的定位更偏向于文化空间的策划者和运营者,并且也在严格谨慎地选择合作伙伴,而合作的基础,则是双方在文化定位方面理念的一致性,合作的目的是打造文化的创新,是一个从0-1的过程。
文旅IP未来的持续性发展,需要合作方双赢才能达成,这个过程不仅需要考虑到项目的体量,更是需要对当地文化进行详细的研究,把文化提炼成核心IP的内容,并且结合方所自身的理解进行当代化的重塑,把特色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进行有机融合,这是方所对于文旅的定位。
YIWO SPACE
02目标是成为特色目的地
杨益认为:靠山吃山、靠水喝水是旅游的1.0状态,未来2.0状态更多的是要开始有人文、有文化创意的东西,可以进行一些跨界结合,能够讲出不一样的东西出来,在更深层次上去感染到旅游者。
文化旅游的产品的研发和打造需要回到用户对旅行真实的内在需求,包括人文方面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等更高层面上的精神追求,而不只是游山玩水。
方所门店的位置虽然多地处旅游目的地中,但方所的目标并不是成为旅游目的地的一部分,而是要将自身打造成一个旅行目的地,“方知书房本身就是他们的旅游目的地,而不是安仁古镇”。
10月30日,方所乡村文化·大南坡在河南省修武县大南坡村开幕,这是方所在中国乡村的首次亮相。不同于以往开在城市CBD的方所书店,方所这一次走向了乡村,这似乎是一个非常大的跨越和尝试。
也许,如果没有方所或者类似的文化运营商进驻,大南坡这座隐蔽的角落可能难以被外界的目光聚焦,而方所基于乡村的文化融合自身的文化,逐渐将其演变成一个文化景点。
YIWO SPACE
03大众泛娱乐与小众艺术的平衡
文化常常被认为是庙堂之物,但是实际上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背后都是文化,只是面对的人群不同。
如果文化是一个金字塔,底层是娱乐,中间是泛文化,顶端就是艺术,越往上受众则越少,文化产业绝不是在金字塔顶端的自我陶醉,更重要的是要考量如何向下与大众产生共鸣。
方所的解决方法是围绕文化的圈层,把艺术向下发展,再结合大众认知和理解,创新出一个新的维度,文化不能过于小众,而也不会成为泛娱乐化的产物,实际上则是坚守中间这一层,把娱乐往“泛文化”的方向发展,艺术与产品融合成面对大众的“泛艺术”产业。
杨益说到,“我们认为我们做文化的东西,它一定有自己的生命力和爆发力,他一定会打动客户,这种族群他一定会来,这也会影响到他的生活方式,因为这生活方式不是货品或是什么,它是人本身之间的一种关系,才形成他最后个体的生活方式”。
成功的IP打造离不开精准的目标定位和创新方向、内容挖掘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具备长远规划性的生态周期等基本要素,而近年来国内文旅、景区的IP层出不穷,但整体而言效果差强人意,大多红极一时也是昙花一现,这背后暴露出来的恰恰是文旅IP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