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据综合分析,在正常气象条件下,预测今年农历八月十八期间钱塘江涌潮接近去年同期,代表站仓前站(萧山观潮城)最大涌高1.4米左右,潮差3米,观赏等级为四星,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
海水的涨落称之为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海洋水面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在白天称为潮,夜间称为汐,总称“潮汐”。一般每日涨落两次。除了受到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外,所有地球上的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作用。因此,海水的涨落总共受到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引力的影响。
虽然太阳的质量比月球大得多得多,但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也比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大得多,所以其引潮力还不到月球引潮力的一半,月球与太阳引潮力之比约为11:5。
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时期多在朔(农历初一)望(农历十五)日。太阳和月球在地球的一侧,就有了最大的引潮力,会引起“大潮”;太阳和月球在地球的两侧,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也会引起“大潮”。无论是在同一侧还是分属两侧,都是当太阳、月球和地球处在一条线上时引潮合力最大,即潮汐的潮差最大。
而当每年的春分、秋分时节,太阳的运行轨迹恰与地球的赤道相交,又产生春、秋两次“大潮”。一般来说,春分到秋分期间,夜潮比日潮大;秋分到春分期间,则日潮大。但是由于海洋(从大洋中心波及到海岸)的滞后性,一般天文大潮又比朔望日迟1-3天。
古人千年前已玩“冲浪”
其实,我们古人很会玩,当时的运动项目一点不比现在少,比如浙江钱塘一带就流行“弄潮”,即人迎着大潮,在潮水中做出各种惊险刺激动作,类似现在的“冲浪”运动,甚至比冲浪还要惊险刺激,观赏性极强。
有人“弄潮”,自然会有人“观潮”。钱塘江观潮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一习俗始于汉魏,两宋时期达到空前盛况,当时校阅水师、祭潮、观潮和弄潮集中在八月十八,南宋时把这一天固定为一年一度的节日,之后相沿成习,逐渐成为观潮节。
如今,很多人认为冲浪运动发源于外国,是外国人的专属,但历史告诉我们,吴越人民在一千年前便已经勇立潮头,笑傲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