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人们喜欢用游山玩水代表旅游,游山,我们立马想到三山五岳,三山指的是黄山、庐山、雁荡山,五岳说的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并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
玩水呢 ,我们一下子想到的,就是杭州西湖。确实,西湖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杭州西湖名闻天下后,各地又有好多湖以西湖命名,有36西湖之说。比如扬州的瘦西湖,颍州西湖,惠州西湖,桂林西湖等,都成西湖连锁了,但是西湖连锁的总部在杭州,这一点没有人不承认。
西湖,是杭州的名片,估计国人没有不知道的,她位于杭州市西部,三面环山,风景秀丽,景色优美,天生就是出诗的地方,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骚客为西湖陶醉,留下了无数的诗篇。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兴修水利,疏浚西湖,灌溉农田,现在西湖里的白堤是著名的景点,在白堤上漫步,人们都会禁不住轻吟起大诗人关于西湖的诗句来。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的题目叫《钱塘湖春行》,是咏西湖诗中的名篇之一,读来脍炙人口,一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流传千古,百读不厌。
但是,细心的朋友肯定疑问来了,这不是写钱塘湖的吗,这是西湖吗?没错,在唐朝时,西湖还不叫西湖,就叫钱塘湖。而在历史上,西湖曾经有过很多的名字,不同的时期称谓不同。
南北朝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将西湖命名为明圣湖。到了唐朝,民间盛传明圣湖中有金牛出没,当时这个传说非常流行,全国各地都有好事者赶往西湖,守候金牛,希望亲眼目睹金牛。
这种守候,自然都是无功而返,但是,并不是没有结果就真的没有结果,有些守候多日并没有看到金牛的人,也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可能是自己吃亏了,也想挖个坑让后来者也吃亏吧,就对人说自己看到了金牛,金牛的传说反而更流行了。于是,明圣湖在唐朝变成了金牛湖。
不过,当时,叫金牛湖的,大约以社会下层的人居多,而像白居易这样的文化人,更喜欢文化味道浓厚的名字。而杭州古称钱塘,西湖本是钱塘江的一部分嘛,所以文化人更喜欢称之为钱塘湖。
白居易这样的文化人称钱塘湖,喜欢猎奇的人叫金牛湖,杭州本地人却另有叫法,他们把西湖成为石函湖,因为当时白居易治理西湖,筑石函泄水,百姓爱戴他称颂他,就称作石函湖了。
到了北宋,西湖又变成了放生湖了。真宗天禧年间,杭州知府是王钦若,此人别的本事不大,但溜须拍马手段当时颇为著名。在杭州知府任上,他奏请朝廷,“以西湖为放生池,禁捕鱼鸟,为人主(即皇上)祈福”,于是,西湖变为放生湖。
西湖这么多的名称,最后怎么一锤定音确定了西湖这个名字的呢?这就要提到大文豪苏轼了。那是苏轼任杭州太守的时候,他以白居易为榜样,为民办实事,其中一项大工程就是疏浚西湖,灌溉万顷良田,造福杭州百姓。在苏轼的治理之下,杭州人民生活富足,安居乐业。
此时的苏轼,也是春风得意,每日跟诗友唱和,酒局自然是少不了的。可惜苏轼酒量不佳,只喝少许,就晕晕乎乎不知东西南北了。不过,大文豪就是与众不同,每次酒局,他都会提前离席,偷跑出去享受孤独。
离席后苏大学士跑到哪里去了呢?自然是西湖边上的望湖楼,登高望远,脚下是万里碧波,天边诸山环绕,这样的风景,不写诗也太对不起这美景了。
下雨天,他写的是《望湖楼醉书》,一共五首,下面这首收进了小学生语文课本,小学生都能背诵出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雨天的西湖很美,但是,晴天的西湖更美,晴天当然也要躲酒局,多酒局就来看风景。于是,一首绝句横空出世了,只因这首诗,西湖从此没再改过名字,因为这首诗把西湖写成了仙境,定格成了杭州永远的最亮眼的名片,谁也改不了了。
这首诗也被收进了小学语文课本里,小学生更会背诵,它就是《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中的第二首,全诗如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赞美西湖的诗词中,这首诗被公推第一,从诗成之日,历史车轮滚过了一千多年,从无一人投过反对票,第一就是第一,服气!
晴天的西湖啊,碧波荡漾,水光粼粼,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实在是美轮美奂。烟雨蒙蒙的西湖,又是另一番景象,那远方的青山,笼罩在蒙蒙的烟雨之中,时隐时现,一片迷茫,如雾里看花,这朦胧的美啊,真的是没谁了。
西湖的美是怎样的一种美呢?让我把美丽的西湖比作古代第一大美女西施,那是太合适不过了,淡妆也好,浓妆也罢,天生丽质的她,总是透出迷人神韵,令人惊叹令人神往令人想入非非,啊,西湖,啊西湖……
就这样,一首绝句,一首只有28字的小诗,为西湖命名,永久性地命名,再也无人敢改动,直至今朝。
杭州人对苏轼,那是相当的有感情,苏轼在太守任上时,百姓爱戴他,竟然建了生祠供奉他,可见苏轼在杭州人的心目中是多么的伟大。现在,人们走在东坡主持修筑的苏堤上,吟咏着这首公推第一的西湖诗,怀念着这位在一千多年前带给杭州人幸福的大文豪,深深地醉在了西湖的美景中。